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冀中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桃生产区,随着其桃产业的不断发展,桃树缺铁黄叶症的问题逐渐引起果农的重视。目前,对于果树缺铁黄化的诊断及其矫正方面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但关于桃树的缺铁黄化规律尚不明确,亦没有找到适合果农实际生产的高效且操作简单的防治方法。为此本文以深州、辛集市的桃树为研究对象,跟踪监测2017-2018两年的果园管理信息及叶片叶绿素(SPAD)值情况,测定了2年的桃园土壤、植株养分含量,研究了桃树缺铁黄化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开展田间试验和验证试验,探讨有效解决桃树缺铁黄化的防治方法,为桃树缺铁黄叶症的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并有效提高果实品质。主要结果如下:(1)桃树缺铁黄化在树体方位、枝条位置、树冠层次、品种和时期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发生规律。同一发病时期发生缺铁黄化的桃树,其东南方向SPAD值最低为32.6,较其它方向缺铁黄化症状严重,其次依次为西南、东北、西北,分别为34.7、37.3、41.6。在枝条位置方面,顶部叶片SPAD值最低为22.8,较其它部位缺铁黄化症状严重。在树冠层次上,高层的SPAD值为23.7,远远低于中层和下层,黄化现象严重。在桃树品种方面,晚熟品种是缺铁黄叶程度最为严重的品种;2017、2018年晚熟品种缺铁黄化果园分别占总果园数的47%、37%,且两年中缺铁黄叶桃树晚熟品种SPAD均值分别为22.7、30.8。从缺铁黄化桃树SPAD值年际内变化来看,桃树叶片从4月份就开始逐渐出现缺铁黄化症状,但7月份范围会迅速扩大,因此7月份要重点防治缺铁黄叶症。(2)土壤和植株养分情况、施肥量等均对桃树缺铁黄化产生显著影响。通过分析桃园土壤和植株的养分含量发现,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铜、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与桃树黄叶比例呈现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显著,而有效铁的含量与桃树黄叶比例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且年际间变化趋势相同。氮磷钾养分投入量与桃树缺铁黄化症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和投入量增多会大幅度增加缺铁黄叶症状,而施用铁肥则会抑制缺铁黄叶症的发生。(3)施用铁肥能有效防治桃树缺铁黄化。从防治试验叶片复绿情况看,EDDHA铁、黄腐酸铁、蓝铁矿、蓝铁矿+黄腐酸铁和蓝铁矿+EDDHA铁处理较不施铁肥相比,都能够提高SPAD值,分别提高了27、29、31、29和25,但差异不显著。从提高果实品质方面来看,EDDHA铁和黄腐酸铁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果实固酸比,其中单独喷施EDDHA铁均高于黄腐酸铁,在预防试验中高出3.8%,矫治试验中高出7.1%,但土施和喷施相结合施用黄腐酸铁处理高于EDDHA铁处理,高出2.8个百分点,且黄腐酸铁处理在矫治试验中能够有效提高果实横纵径,满足果农各方面需求,而且经济投入方面也是最为便宜,因此黄腐酸铁防治桃树缺铁黄化效果最好。总之,桃树缺铁黄化症在发生时间和发生部位上都有规律可循,且受养分含量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及时观察,在萌芽期和发病初期施用黄腐酸铁等铁肥,均能有效预防和治愈桃树缺铁黄化症,进而实现叶片复绿、提高单果重和改善果实品质,达到桃的优质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