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热法对三种驼绒藜属植物呼吸代谢的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dsa5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驼绒藜属(Ceratoides)植物,在生态建设和经济利用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多池差示扫描量热仪(CSC4100)在10℃、15℃、20℃、25℃、30℃、35℃六个温度下,测定了驼绒藜属3个种(华北驼绒藜、驼绒藜、绵毛优若藜)15个种源植物的代谢热速率(Rq)和呼吸速率即CO_2产出速率(R_(CO_2)),根据L. D. Hansen呼吸-生长模型,计算不同温度下植物种的呼吸底物碳转化效率(ε)及其特殊生长速率(R_(SG)),预测其最适生长温度范围,比较不同驼绒藜属植物在呼吸代谢方面的差
其他文献
荒漠化是全球广泛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自1994年10月《联合防治荒漠化公约》签署以来,荒漠化问题为各国所关注。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荒漠化防治方面已开展了大量研究并获得了大量科研成果。尽管如此,我国的荒漠化监测和评估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还缺乏一个能提供实时评估数据的荒漠化监测与评估系统。为此,本研究在引进欧洲地中海地区荒漠化监测和评估系统DIS4ME软件的基础上,并与
本文以金沙江中游干热河谷为研究区域,运用野外典型样地等方法,研究了金沙江中游干热河谷所涉及区域内的植物区系组成成份,科属地理成份、特有成份及其生活型;讨论分析了植被类型
学位
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连续7年的保护性耕作试验的基础上,于2007年在坡耕地上建立天然降雨径流小区,选取甘草、板蓝根、苜蓿等作物,在几种典型的保护性耕作措施下采集土壤样
专家简介  李新男 研究员,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兼任北京市政府科技政策顾问;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科技政策顾问。曾任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副主任。目前是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科技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中心理事。曾获原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
位于城市市区周围的城郊型乡镇,随着城市的大规模扩展逐步纳入了城市建设体系,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重要区域,也是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通过对城郊区的土地利用的研究,可
清洁发展机制下的造林和再造林碳汇项目作为《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林业领域内的唯一合作机制,也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补偿的一种重要
学位
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河流。它纵贯南北,历史上曾是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京杭运河联接五大水系,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中国唯一南北走向
我国森林覆盖率和森林面积特别是人工林面积持续提高。然而人工林存在树种单一,中幼林、纯林比例较高,生物多样性较低,生产力较低等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森林的健康水平,提高森林的生
本文以2003年的SPOT-5和2006年Quickbird影像作为信息源,结合地学信息,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为主要技术手段,通过图像融合、几何校正、正射校正、纹理提取、图像分类、目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