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为一篇联络口译的实践报告,所描述的口译任务为笔者在2014年第八届中国国际马业马术展览会上为英国山谷兄弟公司CEO Peter Wikes担任联络口译员的经历。文章结合“角色理论”分析,第一章进行简要总结,第二章介绍角色理论及其主要概念(角色意识和角色期待),对较为感性的实践经历进行理性化总结,达到加深读者对译员角色认识的目的。第四章在案例描述的基础上指出角色冲突是联络译员常见的问题,结合案例分析角色冲突的原因(角色紧张和角色错位)并提出解决方案。案例描述中,文章突出事前及事中应对,详述作者在不同阶段的准备过程,尤其事中应对,重点描述了现场遭遇可能出现理解偏差的情况下作者的应对方法,从而突出准备工作对减少角色紧张的重要性。案例分析过程中,作者提出联络口译员常见的三个角色定位:“润滑剂”、文化使者、业内专家,指出不同角色之间存在微妙的区别,而译员往往需要在一场翻译中在不同角色间进行自由切换,甚至同时担纲多个角色。此外,作者还指出展会口译常需译员担当“销售助理”的角色,但这一角色的出现往往是也导致“角色错位”的主要原因。通过理论介绍、任务描述和案例分析,对文章得出以下总结:1.准备工作对联络口译任务的影响至关重要。联络口译往往持续时间较长,如果中间因理解偏差阻碍任务进行,译员应当及时纠错。2.译员应树立与其角色相对应的角色意识,不能越俎代庖。特殊的展会场合译员只有在客户允许的范围内才能担任“销售助理”的角色,且这一角色不应凌驾于“译员”角色之上。3.联络译员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完全满足客户对不同角色的期待,而非单纯以是否“忠实”传递信息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