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口译中的译员角色

来源 :外交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min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为一篇联络口译的实践报告,所描述的口译任务为笔者在2014年第八届中国国际马业马术展览会上为英国山谷兄弟公司CEO Peter Wikes担任联络口译员的经历。文章结合“角色理论”分析,第一章进行简要总结,第二章介绍角色理论及其主要概念(角色意识和角色期待),对较为感性的实践经历进行理性化总结,达到加深读者对译员角色认识的目的。第四章在案例描述的基础上指出角色冲突是联络译员常见的问题,结合案例分析角色冲突的原因(角色紧张和角色错位)并提出解决方案。案例描述中,文章突出事前及事中应对,详述作者在不同阶段的准备过程,尤其事中应对,重点描述了现场遭遇可能出现理解偏差的情况下作者的应对方法,从而突出准备工作对减少角色紧张的重要性。案例分析过程中,作者提出联络口译员常见的三个角色定位:“润滑剂”、文化使者、业内专家,指出不同角色之间存在微妙的区别,而译员往往需要在一场翻译中在不同角色间进行自由切换,甚至同时担纲多个角色。此外,作者还指出展会口译常需译员担当“销售助理”的角色,但这一角色的出现往往是也导致“角色错位”的主要原因。通过理论介绍、任务描述和案例分析,对文章得出以下总结:1.准备工作对联络口译任务的影响至关重要。联络口译往往持续时间较长,如果中间因理解偏差阻碍任务进行,译员应当及时纠错。2.译员应树立与其角色相对应的角色意识,不能越俎代庖。特殊的展会场合译员只有在客户允许的范围内才能担任“销售助理”的角色,且这一角色不应凌驾于“译员”角色之上。3.联络译员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完全满足客户对不同角色的期待,而非单纯以是否“忠实”传递信息为依据。
其他文献
药剂学专业研究生为药品研发的主力军,通过提高其科研能力对于提高药品的质量、安全性、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笔者近年的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经历对QbD理念在
同声传译(同传)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末产生,因其省时、传递信息迅速等优点在各类国际会议中得到广泛使用。同声传译也是一项复杂的认知操作过程,因其多任务同时处理的特性,对译
目的探讨西医配合针刺足三里、中脘穴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用西医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口译活动由于其独特的运行模式和内在规律,从上个世纪开始,就有专家在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科学等基础上进行口译研究。著名的口译专家法国里昂第二大学的教授丹尼尔
笔者阅读了贵刊2002年第21卷第9期刊登的《丁咯地尔治疗42例恢复期脑卒中病人》一文后,深受启发,并在临床中对77例恢复期脑卒中病人进行了验证,结果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