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咽鳞癌放疗患者外周血血浆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的表达及临床价值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cat81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下咽鳞癌患者放疗过程中外周血血浆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oluble programmed death ligand,s PD-L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东省肿瘤医院头颈部肿瘤放疗科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初治的下咽鳞癌患者50例,采用根治性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联合或不联合单药顺铂治疗方案;同时选择12例体检中心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接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检测下咽鳞癌患者放疗前及放疗后(放疗次数至少大于20次)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血浆中s PD-L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以及进一步分析其放疗前后动态变化与原发肿瘤、转移淋巴结体积变化的相关性。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下咽鳞癌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血浆中s PD-L1平均水平分别为(57.34±30.81pg/ml)、(48.87±27.50pg/ml),明显高于健康人的31.68±11.21pg/ml(P=0.006、P=0.00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前血浆中s PD-L1表达水平与T分期明显相关(r=0.332,P=0.029),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P>0.0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前后s PD-L1动态变化程度与原发肿瘤、转移淋巴结体积变化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557,P<0.001)、(r=0.551,P=0.002)。结论: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成功开发与应用,将肿瘤免疫治疗带入了一个新时代。本研究证实下咽鳞癌患者外周血浆中s PD-L1的表达异常增高,与T分期有关,且放疗前后s PD-L1动态变化与肿瘤负荷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将来有望成为新的预测肿瘤个体化治疗疗效评估、预后判断的指标。
其他文献
对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城镇井巷掘进采用控制爆破施工,实施多种安全防护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爆破危害,达到了预期的爆破效果,可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农业若想得到发展,离不开科技水平的进步。在进行玉米种植的时候如果能够利用完善的技术,不但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玉米产量,而且还可以生产出品质较高的玉米产品。在生长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