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药防哮饮对哮喘小鼠血清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及IL-4/IFN-γ以及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探讨中药防哮饮早期干预治疗对哮喘小鼠Th1/Th2细胞亚群反应的影响及其防治哮喘的作用机理,为防哮饮早期干预防治哮喘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后期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方法:参照文献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卵蛋白(OVA)致敏液后激发复制小鼠哮喘模型,将50只BALB/c健康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A:正常对照组、B:哮喘模型组、C:防哮饮小剂量(10g/kg)组、D:防哮饮大剂量(50g/kg)组、E:布地奈德(BUD)组。B、C、D、E组:于第0天和第14天各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致敏液(含100μg OVA和40mg氢氧化铝)0.2ml。于第24、25、26天将小鼠置于密闭容器(20cm×30cm×40cm)中,以2%的OVA溶液10ml空气压缩雾化吸入进行抗原攻击,每天1次。A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以同样的方法致敏激发小鼠;中药防哮饮组从小鼠第1次致敏当天起预防性给药,将防哮饮按小剂量含生药0.5g/ml、大剂量含生药2.5g/ml以灌胃的方式给药,每天1次,每次0.4ml,共26天,BUD组则从致敏后第23天起每天1次在乙醚吸入麻醉下予鼻腔内滴注BUD,剂量为250μg/kg。正常对照组和哮喘模型组则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实验过程中,定期观察小鼠的精神状态、活动、进食等大体情况。在最后1次激发后48h(第28天)处死小鼠,取外周血,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4和IFN-γ水平;并取肺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哮喘模型组外周血IL-4水平、IL-4/IFN-γ比例显著升高(P<0.01),IFN-γ水平降低(P<0.01);与哮喘模型组比较,防哮饮大剂量组、防哮饮小剂量组及布地奈德组(BUD)能够明显降低哮喘小鼠血清IL-4水平和IL-4/IFN-γ比例(P<0.01),防哮饮大剂量组和BUD组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1),防哮饮小剂量组中IFN-γ水平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哮喘模型组小鼠肺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见小鼠肺部出现变态反应性炎症,表现为气道和血管周围出现大量的炎症细胞漫润,以嗜酸性粒细胞(EOS)和中性粒细胞为主,过碘酸-雪夫(PAS)染色示杯状细胞增生、黏液分泌增加。与哮喘模型组比较,防哮饮小剂量组、防哮饮大剂量组支气管黏膜修复得较完整,其中防哮饮小剂量组气管周围仍有较多炎症细胞、PAS染色示增生的杯状细胞仍较多;防哮饮大剂量组干预后气道及血管周围炎症浸润得到明显抑制,EOS极少,PAS染色示杯状细胞极少,气道黏液分泌得到很好抑制;经过BUD处理的小鼠,其肺组织中气道和血管周围基本未见炎症细胞漫润,气道炎症得到很好抑制,和正常小鼠肺组织切片大体一致。
结论:中药防哮饮早期干预治疗哮喘具有抑制Th2细胞亚群优势反应,降低小鼠血清IL-4水平,上调IFN-γ水平,纠正Th1/Th2失衡,从而抑制哮喘气道炎症反应,减轻哮喘的症状及控制哮喘的发作,达到防治哮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