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部,区内建筑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宋元时期是四川历史的巨大变革期,也是古建筑由兴盛走向衰落的重要转折期。本文以作者实地调研、测绘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相关历史文献,以历史时期考古学基本原理为指导,探讨四川宋元时期汉式寺庙建筑的形制特征和发展脉络,结合同期相关区域的古建筑实例,试分析区域间的形制流变关系。经过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提出了四川地区宋元汉式寺庙建筑的单体木构建筑分期结论及寺庙建筑平面布局特征,其中单体木构建筑形制的演变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南宋绍兴至嘉定年间(1131-1208),第二期为南宋嘉定至元大德以前(1208-1297),第三期为元大德至元末(1297-1368),其中第三期以元至顺为界,可划分为前后两段。在分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四川地区宋元时期的历史,试分析建筑形制演变的历史背景。进而通过与宋代中心区和四川周边地区同期建筑及《营造法式》的比较,探讨宋元时期四川木构建筑形制的渊源流变,指出影响四川宋元建筑形制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以上研究,本文认为,四川地区宋元时期汉式寺庙建筑的形制演变与历史背景密不可分。宋金和议后,四川地区经济逐步发展,文化日渐繁荣,寺庙建筑的维修和创建活动明显增多,建筑作工精细而考究;宋蒙战争爆发,经过蒙军不断地抄掠和破坏,四川各地生灵涂炭,寺院建筑的营建活动几乎停止;元建国后实施安民政策,但四川经济已一落千丈,终元之世未能恢复,其寺庙建筑则尽量节省工料,甚为简陋。四川地区宋元汉式寺庙建筑形制受到多区域多方面的影响,其既保留有自唐以来的建造制度,也有来自南宋中心区域的影响,还接受周边发达地区的辐射,各地区的建筑形态在这里交融,呈现出独特而鲜明的地区特点。不容忽视的是,对于新建筑形制并非全盘吸收,而是本着“取己所需”的原则选择性吸收新兴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