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骨节病(KBD)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本文从理论和临床两个方面对推拿结合药物治疗大骨节病进行探讨和研究。理论研究本研究从大骨节病的流行病学、中医学文献、现代医学文献对大骨节病进行分析,同时对中医“整体调理”思想理论基础-背部经络腧穴理论及“局部松动”思想理论基础-关节松动术理论进行探讨和研究,在此基础上,从导师罗才贵教授的“整体调理”、“辨证论治”、“局部松动”学术思想出发,提出大骨节病的治疗原则应为“背腧关节、标本同治”,并结合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根据大骨节病病机和主要症状特点,去粗取精,筛选、整合、制定出推拿结合药物治疗膝关节大骨节病的临床方案,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临床研究目的:评价在“背腧关节、标本同治”治疗原则指导下制定的推拿结合药物治疗方案与西药联合治疗方案治疗膝关节大骨节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试验入组150例,分为推拿结合药物治疗组(简称治疗组,以下同)及西药联合对照组(简称对照组,以下同)两组,每组75例;以SF-MPQ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评分及膝关节x线评分为观察指标,各组治疗三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同时随访观察停止治疗三个月、六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指标评价结果:(1) SF-MPQ评分:两组治疗三个月后与治疗前组内FAS、PPS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FAS、PPS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有较好的止痛作用;停止治疗三个月后两组组间PPS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均还有较好的止痛作用,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停止治疗六个月两组组间PPS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均还有止痛作用,但治疗组仍优于对照组。(2)膝关节活动度:两组治疗三个月后与治疗前组内FAS、PPS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FAS、PPS分析比较:双膝关节屈曲角度、屈伸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伸展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近期均能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但在膝关节屈曲功能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其伸展功能两组相当:停止治疗三个月后两组组间PPS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对于改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功能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停止治疗六个月两组组间PPS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比对照组远期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效果维持得更久。(3)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患者治疗三个月后与治疗前组内、组间FAS、PPS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两组均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停止治疗三个月后两组组间PPS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两组在停止治疗三个月后均还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治疗组仍优于对照组;停止治疗六个月,两组组间PPS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停止治疗六个月后两组均还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治疗组仍然优于对照组。(4)x线指标评分:两组治疗三个月后、停止治疗六个月后与治疗前组内、组间FAS、PPS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的x线改变效果不明显。2.总体疗效评价结果:(1)两组治疗三个月后,两组总体疗效FAS、PPS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愈率FAS、PPS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两组停止治疗三个月后,两组总体疗效FAS、PPS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治愈率FAS、PPS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总体疗效、治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两组停止治疗六个月后,两组总体疗效FAS、PPS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治愈率FAS、PPS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总体疗效、治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对照组共有9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12.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186,P=0.0266<0.05),提示治疗组安全性优于对照组。提出的“背腧关节、标本同治”的治疗原则对膝关节大骨节病的治疗作用的立论成立。2.在“背腧关节、标本同治“治疗原则指导下制定的推拿结合药物治疗方案与西药联合治疗方案治疗膝关节大骨节病均有较好临床疗效,但两种治疗方案比较,推拿结合药物治疗方案近期治愈率、安全性、远期疗效优于西药联合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