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动态环境下捷联惯导系统不可交换性误差补偿算法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响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精度的主要因素有:惯性仪器自身精度、导航算法解算精度以及导航系统工作环境等。由于高精度惯性传感器精度进一步提升非常困难且价格十分昂贵,通常认为导航算法的解算误差应小于惯性传感器引入误差的5%。随着原子陀螺工程化进程日益加快、半球谐振陀螺及摆式积分陀螺加速度计等超高精度惯性传感器的战略级应用对传统导航算法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与此同时,高精度光纤捷联惯性导航系统、激光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已经在高动态环境下开始广泛应用,这就使得传统导航算法在高动态环境下精度差的问题凸显出来。传统导航算法如何进行高动态环境下的优化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本课题“高动态环境下捷联惯导系统不可交换性误差补偿算法研究”,围绕以下问题展开研究:为什么传统姿态及速度不可交换性误差补偿算法在高动态环境下会存在精度损失,达不到声称的理论精度并且会出现高子样补偿算法精度低于低子样算法的情况?如何才能对姿态及速度不可交换性误差补偿算法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提高导航解算精度并使其在高动态环境下具有同样的性能?姿态不可交换性误差补偿算法与速度补偿算法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为什么二者推导得到的补偿系数会完全相同,是否存在着一种通用的方法可以将姿态补偿算法直接转换为对应的速度补偿算法?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针对姿态更新算法在高动态环境下存在精度损失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在高动态环境下具有更高精度的姿态不可交换性误差补偿算法。基于等效旋转矢量毕卡级数三阶项以及四阶项开展了姿态不可交换性误差补偿算法的理论推导,用角增量信息构建了更为精确的等效旋转矢量模型,减小了高动态环境下毕卡级数高阶项引入的姿态不可交换性误差。理论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姿态不可交换性误差补偿算法精度相对于传统补偿算法提高了两阶,并且每一个姿态解算周期的计算量仅为540次乘法,完全可以在实际的导航计算机中实现。为了更进一步的评估该补偿算法的性能,本文还开展了纯圆锥以及高动态环境下的仿真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运动环境下本文提出的姿态不可交换性误差补偿算法精度均优于传统的姿态补偿算法,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其次,针对速度更新算法在高动态环境下精度差甚至高子样算法精度低于低子样算法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在高动态环境下具有更高精度的速度不可交换性误差补偿算法。首次基于速度平移矢量毕卡级数高阶项对速度不可交换性误差补偿算法进行优化设计,利用角增量以及速度增量信息构建了更为精确的速度平移矢量模型,在多项式角/线运动环境下基于时间泰勒级数展开详细推导出了三、四子样速度不可交换性误差补偿算法。理论分析表明在高动态环境下本文所提出的速度不可交换性误差补偿算法精度比目前公开的精度最高的扩展形式速度补偿算法精度提高了两阶。虽然速度误差补偿算法的理论推导过程过于复杂,但是其每个解算周期的计算量只为1368次乘法,完全可以在实际导航计算机中应用。此外,纯划摇运动环境下以及高动态环境下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速度补偿算法在两种运动环境下的速度误差均小于传统补偿算法,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然后,本文提出了一种姿态/速度不可交换性误差补偿通用转换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转换模型将姿态补偿算法准确无误的转换为相应的速度补偿算法。本文首先从等效旋转矢量以及速度平移矢量微分方程入手,推导并给出了姿态以及速度不可交换性误差补偿算法通式,对比发现算法补偿系数以及表达形式完全相同,论证了速度补偿算法和姿态补偿算法间的一般等价性,建立了姿态/速度补偿算法转换的通用模型。以等效旋转矢量以及速度平移矢量微分方程各阶毕卡级数分量为例进行转换从理论上证明了该转换方法的有效性。最后以现有的姿态不可交换性误差补偿算法为例,通过该转换方法进行补偿算法转换,转换结果与对应文献中通过推导得到的速度不可交换性误差补偿算法完全相同,从而进一步证明了本文提出的转换方法的有效性。最后,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高动态环境下捷联惯性导航系统不可交换性误差补偿算法实际性能,利用实验室自研光纤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分别进行了基于高精度三轴转台的纯圆锥运动环境下姿态不可交换性误差补偿验证实验、基于振动台的宽频谱线振动环境下的速度不可交换性误差补偿验证实验以及实弹环境下的导航算法精度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不可交换性误差补偿算法在高动态环境下具有更高的精度,证明了本文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其他文献
5G技术为互联网医疗带来质的飞跃,意味着智慧医疗时代的真正到来进入"十四五",北京提出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并出台《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将医药健康列入重点打造的"两个国际"引领支柱性产业,这意味着智慧医疗将迎来飞速发展期。智慧医院应该怎么建?智慧医疗体系应该如何运行?《经济》杂志、经济网调研组就这些问题与航天中心医院副院长郭君进行了探讨,了解他们对智慧医疗的探索历程
期刊
银/树脂基导电复合材料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封装材料,但目前产品化主要技术瓶颈在于导电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依旧存在不足。因此探究简单有效且能同时提升导电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方法迫在眉睫。本论文提出了使用共轭高分子掺杂导电复合材料以提高其综合性能的方法。首先使用氧化聚合与分散聚合方法制备出高导电、高分散性和形貌可控的共轭高分子纳米颗粒,共轭高分子微量掺杂可数十倍提高导电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
B2相强韧化的块体非晶合金复合材料(BMGCs)兼具高强度和大塑性而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其高强度主要来自于非晶相的贡献,大塑性得益于B2相的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及其对剪切带扩展的阻碍。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B2相室温强韧化机理的研究,作为复合材料的组成相,研究非晶相的变形行为对于设计开发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非晶合金复合材料同样至关重要。同时,该类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低温和高温变形机理尚不明
结构轻量化是汽车、飞机和火箭等运输工具节能减排和提高机动性能主要手段,实现结构轻量化的主要途径是采用轻质材料和轻体结构。对于材料一定的结构,设计并制造出合理形状的轻体结构是减轻重量的主要方法,其中变截面中空构件是轻体结构的主要形式。内高压成形是变截面管件成形的重要工艺,在管内施加高压液体和轴向补料将材料压入模具型腔使其成形为设计零件。内高压成形中内压为变形主驱动力,所需压力高,不易补料,且伸长变形
高熵合金,也称多主元合金,一般包含多种主要的组成元素(一般五种或者五种以上元素,并且每一种元素的原子百分比为5-35%)。高熵合金由于其具有简单的固溶体结构(面心立方,体心立方或者密排六方)和较高的室温、低温及高温力学性能,而受到许多冶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由于高熵合金具有含有多个元素的特点,使得合金成分的设计存在较多的可能。这一方面使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也为它的成分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混合传播模式的高频超视距雷达结合传统高频天波雷达和高频地波雷达各自的优势,克服其固有的缺点,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高频超视距雷达系统的性能,扩展其应用场景,是近年来高频超视距雷达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新的混合传播模式体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新的问题,其中混合传播模式下非平稳杂波的抑制问题是制约混合传播模式雷达目标探测性能的重要因素。混合传播模式下的海杂波信号会受到电离层传输信道的相位调制、系统布局导致的
流态化技术是分散和处理纳米颗粒的最佳技术之一,由于颗粒间极强的粘性作用,纳米颗粒以聚团形式实现流态化。由于纳米颗粒流化聚团呈现高孔隙率特性,同时具有复杂多级内部结构,传统实心颗粒曳力系数模型很可能不适用,必须考虑聚团结构对其流体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本文采用模拟和实验方法,研究气体和聚团的相间作用机理,揭示聚团结构特性与其流体力学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纳米颗粒流化聚团曳力系数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发展,现代控制系统模型逐渐趋向于规模化、复杂化和精细化。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和正常运行,对不可测信号的估计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关注。与区间估计方法不同,可达集估计得到的是包含待估计信号所有可达状态的有界区域,通常具有更高的精度。现有的可达集估计方法基于Lyapunov稳定性原理,通过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得到待估计信号的可达集估计,具有计算量小、易优化等优势。但是,
飞行器物理仿真试验是飞行器研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飞行器仿真系统功能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然而在大量的复杂仿真试验中却发现,尽管仿真模型、仿真技术、仿真环境已经有了质的飞越,对于仿真数据的来源依然停留在理想假设或带有较大偏差的统计水平上。当前,基于摄像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视觉测量技术已成为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非接触测量手段。因此,本文以视觉测量技术在飞行器地面
以HTV-2为代表的高超声速助推滑翔飞行器具有飞行速度快、机动能力强以及突防概率高等特点,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其助推段和俯冲段制导控制设计面临巨大挑战。在助推段,发动机推力同时直接影响质心和绕质心运动,导致质心和绕质心之间的耦合作用更突出;为了实现对多余能量的有效耗散,在助推段末级需要进行大范围侧向机动,俯仰和偏航通道之间也存在较强的耦合作用。在俯冲段,弹目相对运动信息变化很快,制导系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