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简称CFS)是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于1988年正式命名。目前,CFS发病率较高,并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祖国医学在本病的治疗上有一定优势,本实验通过建立复合应激大鼠模型模拟CFS的临床表现,并对其进行艾灸治疗,通过对比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生化指标,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细胞因子IL-1β、IL-6的含量来探讨CFS的发病机理、艾灸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理,以期为临床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艾灸组。适时饲养1周,第8天开始对模型组和艾灸组大鼠采用复合应激方法(剥夺睡眠20h和力竭游泳法)建立慢性疲劳模型,共3周,正常组不予任何刺激,正常喂养。造模结束后第二天,艾灸组取大鼠双侧肾俞、足三里穴,点燃施灸,每天每穴灸8min,每周治疗5天,连续治疗3周。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不实施任何处理方法。造模前后、治疗结束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观察;治疗结束后检测对比各组大鼠的生化指标和ACTH、CORT、CRH、IL-1β、IL-6的含量。研究结果:1、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和艾灸组大鼠均比正常组大鼠的体重轻、力竭游泳时间短、鼠尾悬挂不动时间长、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大鼠出现了躯体疲劳和心理疲劳。治疗结束后,艾灸组比模型组的体重重、力竭游泳时间长、鼠尾悬挂不动时间短、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艾灸足三里、肾俞穴可以改善模型大鼠的体力,调整抑郁情绪,缓解大鼠的心理疲劳和躯体疲劳。2、治疗结束后,模型组大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尿素氮(BUN)、尿酸(UA)、L-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与正常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总蛋白(TP)、球蛋白(GLB)、肌酐(CREAT)、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复合应激造模因素影响CFS大鼠的部分生化指标。3、艾灸组大鼠的AST、ALB、BUN、LDH、CK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艾灸组大鼠的ALT、UA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艾灸足三里、肾俞穴能够使部分生化指标有所恢复。4、模型组大鼠血清ACTH、CRH、CORT的含量情况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模型大鼠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功能亢进。5、艾灸组大鼠的血清ACTH、CRH、CORT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艾灸能够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亢进状态。6、艾灸组大鼠细胞因子IL-1β、IL-6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艾灸足三里、肾俞穴能够调节IL-1β、IL-6的含量。研究结论:1、本实验采用复合应激造模因素(剥夺睡眠20h和强制游泳)复制CFS大鼠模型,造模后模型大鼠消瘦明显,力竭游泳时间缩短,鼠尾悬挂时间延长,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较少,与CFS患者的临床表现类似,动物模型复制成功。2.艾灸足三里、肾俞穴能够明显改善慢性疲劳大鼠疲劳状态,恢复部分生化指标,是治疗CFS的有效方法。3、HPA轴功能亢进和免疫系统的变化,可能都是CFS的发病机制。4、免疫细胞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之间相互影响。5、艾灸足三里、肾俞穴能够改善HPA轴的亢进状态,调节免疫系统,提示艾灸治疗CFS的作用机制是多途径的整体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