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光子学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微纳光纤在通信、传感等领域实现的新器件和新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利用微纳光纤的优异性能,实现量子光学中的一些应用,如原子的引导与囚禁、类EIT效应等,是本论文所展开的研究工作的出发点。本学位论文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综述了激光冷却与囚禁原子、分子的研究历史及发展过程,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最新成果,展望了原子的激光冷却与囚禁技术的应用前景。叙述了激光冷却与囚禁中性原子的相关原理,介绍了一些激光冷却与囚禁中性原子的常用实验方法。
之后,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平面光波导和光纤,利用不同横模产生倏逝场形成原子波导和一维光学晶格的方案。在光波导中引入红失谐光和蓝失谐光,两者远离共振频率。使用一个Mach-Zehnder的干涉仪可以实现对原子波导和一维光学晶格势能的转换,用来精确控制模式的转换。这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更加方便实现原子在引导和囚禁状态之间的转换。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微纳光纤,利用微纳光纤不同横模产生的双色倏逝场形成原子波导和一维光学晶格的方案。
最后,我们展开了利用微纳光纤实现另一种量子效应一电磁诱导透明(EIT)效应光学模拟的研究。微纳光纤环形谐振腔具有很好的谐振特性,将两个环形谐振腔耦合起来能够完全模拟电磁诱导透明等效应。首先,我们建立了利用耦合的微纳光纤环形谐振类实现类EIT效应的理论模型,并且进行了计算分析,而后在实验中实现了两个微纳光纤扭结光学谐振腔的耦合,并且观察到了类EIT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