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以5571份中国普通野生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构建中国普野核心种质的取样策略.通过比较包括省、生长习性、纬度、单一性状及不分组的随机取样等在内底种分组原则,按平方根、简单比例、比数比例、相对遗传多样性等4种确定组内取样比例的方法及聚类与随机2种组内取样的方法,在三个层次上对核心种质构建的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按省分组,按对数法确定组内取样比例,在组内聚类取样为最佳取样方案.同时,该文也简单比较了包括最大值离差、差小值离差、表型频率方差、变异系数、表型保留比例以及多样性信息指数在内的6种检验核心种质的指标,研究表明表型频率方差、多相关性一信息指数、变异系数、表型保留比例和表型方差是检验核心种质比较理想的指标.该文选用初级核心种南中广西省的223份普野材料,以分布于12条染色体上的34对SSR引物对普野4种生长习性(匍匐、倾斜、半直立、直立)的多态位点的等位变异数、平均基因多样性及不同纬度下普野类型的多样性进行分析,以确定文西普野的遗传多样性中心、预期杂合度及探讨四种生长习性之间的演化关系.普通野生稻和地方种的DNA多样性比较表明地方种的等位变异数、平均基因多样性以及预期杂合度都要低于普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