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年金是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层次,是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养老金的支付压力越来越大,靠单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金的支付需要,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试图建立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基本养老保险位于第一层次,企业年金处于第二层次,商业保险是第三层次。由于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保险体系的建立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建立养老保险体系,可以缓解基本养老保险的压力,增加职工退休后的收入。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相关法规正在逐步建立,这样可以加快完成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在这个关键环节,如何规范企业年金的会计核算就成为目前会计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由于发达国家企业年金起步较早,年金制度比较健全,所以,本人首先对比研究发达国家的年金会计相关规定,为建立我国企业年金的理论体系和具体的实务框架进行初步探讨,希望对建立我国企业年金会计准则做出贡献。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前提。第二部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我国企业年金会计的核算。从确认、计量和披露环节分别探寻适用于我国国情的企业年金会计。第四部分,结论。分析我国现行的企业年金制度及存在的问题,对企业年金准则制定的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在信息可靠性的前提下,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至少在报表附注揭示公允价值。对企业年金会计所涉及的保险统计方法,允许使用成本分配法和应计福利法。建议年金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以累计福利负债反映;在损益表中列示年金费用净额,而且要采用成本分配法计算。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详细披露有关企业年金的补充性信息。考虑到我国精算师缺少,结合企业年金刚开始实施的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调研,采用案例对转型时期企业年金的实施方案进行研究。企业年金负债和费用的计算需用到复杂的保险精算知识,由于能力所限,本文只涉及最简单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