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已有的复杂系统滤波与控制问题研究中,通常隐含地假设滤波器/控制器是理想的,即基于精确信号进行设计并可完美实现:一方面没有考虑实际实现过程的滤波器/控制器增益摄动,另一方面忽略了各类信号传输过程中存在的量化误差。本学位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复杂系统非脆弱滤波和控制这一主题,充分考虑复杂系统的参数不确定、滤波器/控制器的增益摄动、外部扰动、潜在故障、以及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动态量化现象,针对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已有的复杂系统滤波与控制问题研究中,通常隐含地假设滤波器/控制器是理想的,即基于精确信号进行设计并可完美实现:一方面没有考虑实际实现过程的滤波器/控制器增益摄动,另一方面忽略了各类信号传输过程中存在的量化误差。本学位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复杂系统非脆弱滤波和控制这一主题,充分考虑复杂系统的参数不确定、滤波器/控制器的增益摄动、外部扰动、潜在故障、以及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动态量化现象,针对复杂系统弹性滤波、非脆弱量化输出反馈控制、非脆弱量化故障检测与容错控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如下原创性研究成果:1)研究了具有范数有界不确定线性系统的非脆弱H∞滤波问题。不同于现有的一些结果,本学位论文假设所有的滤波器增益矩阵均具有加性摄动;然后通过三种改进的方法,分别为线性分式变换描述方法、范数标量界方法、松弛矩阵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模型参数与滤波器增益之间多重不确定乘积项的解耦问题,给出了弹性滤波器的充分设计条件。2)研究了具有线性分式不确定模糊系统的非脆弱peak-to-peak滤波问题。借助模糊建模技术,将一类参数受控的非线性隧道二极管电路系统的状态估计问题转化为模糊系统的弹性peak-to-peak滤波问题;然后通过引入附加变量给出了新的peak-to-peak性能分析准则;最后利用不确定两步分离法,成功解决了多重不确定乘积项问题。该方法还可以推广到模糊系统弹性H∞滤波器设计中,减小其设计复杂度并去除已有结果中的半正定约束条件。3)研究了动态量化影响下不确定线性系统的非脆弱故障检测滤波问题。首次考虑了弹性量化故障检测滤波器设计问题。首先利用故障检测滤波器基于量化输出信号生成残差信号,将不确定系统的故障检测问题描述成增广滤波误差系统的性能优化问题;然后通过不确定两步分离法和S-过程技术解决了量化误差与多种不确定耦合非线性问题;最后通过一步设计法,给出了故障检测滤波器和动态量化器相应的同步设计条件。4)研究了动态量化影响下线性系统的非脆弱静态输出反馈控制问题。首先考虑了更符合实际的输入输出同步量化以及控制器实现过程中存在增益摄动的情况;然后采用Chang-Yang解耦方法解决了静态输出反馈控制设计过程中的耦合非线性问题,同时利用S-过程技术处理量化误差,提出了新的基于等式整定规则的动态量化设计策略;最后通过一步设计法,给出输出反馈控制器和动态量化器的同步设计条件。本文所考虑的两端量化非脆弱输出反馈控制问题更符合实际应用,所提出的量化误差的处理方法是简单且通用的。5)研究了动态量化影响下线性系统的非脆弱容错控制问题。基于动态量化输入信号的冗余性,通过广义描述法构造新的量化闭环控制系统,将悬架系统的控制问题转化为多目标优化问题;然后通过投影引理给出了简单且统一的量化容错控制设计策略,可直接由状态反馈推广到静态输出反馈,避免了现有结果中的一些等式约束,并给出了新的基于区间整定规则的动态量化设计策略和调节参数传输协议;最后给出了控制器和量化器的同步设计条件。
其他文献
三元稀土铝锗化物RAlGe(R=稀土)作为新型外尔半金属候选材料之一,由于其独特的能带结构和特殊的原子空间排列方式而表现出复杂的磁性、优异的电子输运和负磁电阻效应等奇异的物理性能,在未来开发能耗更低、集成度更高、功能性更强的电子器件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目前该材料体系尚处于基础研究阶段,还存在晶体结构不明确、电磁响应数据缺乏以及结构一性能关联性未知等科学问题有待研究。本篇论文采用非自耗真空电弧熔
利用太阳能将过量的CO2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碳氢燃料,是应对全球变暖和解决能源危机的有效策略。六方硼碳氮(h-BCN)作为一类新兴的类石墨结构非金属半导体,其化学组成灵活多样,能带可调控性强,是极具潜力的CO2还原光催化剂。由于B、C、N在平面内的排布方式多样,h-BCN存在石墨烯/h-BN“拼接”的分相结构和元素分布较为均匀的非分相结构,结构的不同导致性能差异较大。分相h-BCN易于合成,但电荷迁移
镁碳耐火材料作为转炉出钢口首选材质,其服役性能与使用寿命直接影响到转炉作业率和生产安全。在服役中,由转炉周期性的冶炼和出钢所引起的循环冷热冲击是导致其损毁的重要原因。为满足转炉出钢口长寿化的要求,深入理解镁碳耐火材料的断裂行为并提升其抗热震性成为出钢口的发展方向。通常,调控碳含量和颗粒级配是提高镁碳耐火材料抗热震性的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但调节碳含量或颗粒级配前后,镁碳耐火材料破坏过程中的能量耗散和
太阳能产汽技术作为太阳能热利用的新兴研究方向,在近十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其在海水淡化、废水处理、蒸馏灭菌及蒸汽发电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而采用纳米流体作为吸热工质体吸收太阳能是目前提升光-热-蒸汽转换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工质中纳米颗粒能够与太阳光作用触发等离激元效应,从而提高其对入射光能量的吸收,同时由于纳米颗粒的大比表面积和尺寸效应,可显著提升工质换热能力。然而,其在光热转换过程中与水体进行热交
近年来,可供耐火材料企业使用的矿物原料在品位和质量上持续下滑,这使得高纯原料的生产成本不断提升。为寻求成本和性能之间的平衡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在耐火材料成分设计时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于性价比更高的原料。尽管诸多研究指出耐火原料中的杂质会显著地影响耐火材料的服役性能,但目前对杂质元素在耐火材料中作用机理的认识仍不足,这严重制约了不定形耐火材料技术进步和竞争力提升。鉴于此,本工作以活性氧化铝微粉为研究对
单分子是发挥生物分子功能、参与化学反应的最小单元。单分子检测具有实时性和高灵敏度,能够揭示单个分子的特性,帮助理解分子相互作用机制,并获得传统方法难以得到的反应细节。因此,了解单分子检测的研究对象,设计相应的研究方法并开发研究平台,对于认识自然、促进人类健康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首先针对分子电子学领域构筑稳定的原子/分子结的难点,提出了利用柔性的纳米微滴管探针稳定原子/分子结,并深入研究了柔性
当前,挤包绝缘高压直流电缆及附件的国产化需求已迫在眉睫,长期限制其绝缘发展的难题为空间/界面电荷积聚问题,该问题是导致绝缘失效的源头,空间/界面电荷积聚会造成局部电场畸变,引发局部放电,加速绝缘老化和导致绝缘击穿,严重威胁电缆长期安全可靠运行。对空间电荷演化机制的模糊认知是制约其绝缘发展的瓶颈,空间电荷特性研究已被视为高压直流电缆及附件绝缘设计和评估的关键基础。高压直流电缆实际运行中,电缆导体中流
研究目的乳腺肿瘤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难治性疾病,因其低治愈率和高死亡率,医学界致力于攻克的重大难题,相关研究很多,但至今仍未能发掘出具有显著疗效而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四部医典》等藏医经典中有比较丰富的乳腺疾病诊疗方法,但至今未能系统整理研究,其现代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更是处于空白。本研究旨在应用藏医学理论解读乳腺肿瘤的病因病机,筛选对症藏药组方,研究藏药七味草玉梅散醇提物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
智能化转型升级是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泛在技术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钢铁生产调度中的应用,使得钢铁企业调度环境呈现出具有丰富信息的泛在制造环境。这种泛在制造环境下的钢铁生产调度具有更大规模、更多目标以及动态不确定性,约束更加复杂多变,是一个不易解决的NP-Hard问题。传统的解决钢铁生产调度的研究无法满足个性化、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需求,难以适应泛在制造环境下钢铁生产大规模生产与个性化定
当今世界,化石燃料日渐枯竭的同时,全球对能源的需求却在不断增长;此外,燃烧化石燃料造成的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也是一个热点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试图找到更加有效利用可持续、可靠、清洁和绿色能源的新途径。其中,采集并利用太阳能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之一。然而,太阳能设备中利用传统流体工作时的能量利用率过低,需要改进以便转换出更多的电力和热量。比热容(cp)和导热系数(λ)是能量系统中与蓄热和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