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分析是物理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教师“教”的活动在学生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它使学生心理发展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决定着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品质,使学生心理发展显示出特定的具体形式和个别差异。学生“学”的活动是获得知识经验的关键,能加速或延缓心理发展的进程,在学习活动中发挥能动作用。 “电磁感应”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章节。它以感应电动势为核心,围绕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揭示了电场和磁场相互联系和转化的统一性。它既是前面电学、磁学知识的逻辑发展,又是后面几章“交变电流”“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学习基础。电磁感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形象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通常的物理教材研究,多从理论的高度论述教材教法分析的意义、原则、方法,限于篇幅,只对部分单元教材分析给出示例。 本文将依据中学物理教学目的和要求、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学生的认知特点,从三个方面分析电磁感应教材与教法: 1,电磁感应的结构和功能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理知识的逻辑结构,重点和难点,科学方法、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 2,电磁感应的内容分析:用大学物理分析和中学物理有关的一些重要知识,包括大、中学衔接的有关内容,中学物理疑难问题,对中学教材中不便于深入说明的问题的解释; 3,电磁感应教学分析: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应用物理学习论等心理学知识分析教材中的学习心理因素,学生容易犯的错误以及原因,物理难点内容的形成和突破。针对物理课堂教学,应用物理教学理论,分析如何讲解概念与规律,教学方法的选择,科学方法的培养等。 本研究有如下三个特点: 1,针对性——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应用“潜科学”分析电磁感应的发展历史,突出科学发现的过程,阐述重大物理实验与理论的关系,挖掘物理知识中的科学教育因素,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的乐趣,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和科学人文精神。 2,理论性——结合物理课程论、学习论、教学论,应用大学物理知识和方法分析“电磁感应”内容。在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时,提出语义记忆的激活扩散模型,对学生学习电磁感应中的一些错误提出自己的解释。 3,实践性——结合电磁感应问题,通过对部分学生进行测试,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