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美学视角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WANG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遗产的精髓。如何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之美传递给国外读者,值得我们予以关注。诗歌翻译作为一个特殊的艺术门类,不但具有语言信息传达功能,更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质。作者认为,运用美学理论探索诗歌翻译,对于更好地理解翻译活动有着积极而深刻的意义。本文将从美学角度对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和诗歌翻译的美的标准与原则进行探讨,揭示诗歌翻译美的特质,以期丰富诗歌翻译的审美标准和原则并得出结论:译者要以原诗为基础,以“和谐”为诗歌翻译美的标准,注重的语读者的接受,使诗歌的美学因素在译文中得到最大程度的传达。诗歌翻译的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相依存。译者是原作的审美主体,通过对原作美学特征的发掘和整体艺术把握,用另外一种语言再现和创造出原作的审美品质;读者是译作的审美主体,通过阅读活动实现译作审美价值的艺术生成。译者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决定了译文的艺术质量。译者经过审美三阶段的艺术过程:审美接受——审美再现——审美再创造,从而实现对原作审美的,敏锐的,创造性的把握。译作的艺术价值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欣赏才得以实现。
其他文献
基于Paul Grice的研究,Sperber和Wilson提出了关联理论。August Gutt,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提出在关联框架下对翻译进行研究。在关联翻译观下,翻译被视为两种文化的交流,而交流的媒
<正>夏季气温高,大家消暑时都喜欢吃水果,西瓜、葡萄、水蜜桃……既补水又降温消暑,但是糖尿病人面对这些水果时,真的是又爱又恨,爱的是水果鲜甜好吃,恨的是血糖波动影响健康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30篇中文求职信和30篇英文求职信进行了分析。求职信是人们申请工作时向未来雇主展示自我的一个平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求职信的写作
对几例疑难的胃脘痛,运用《内经》、《伤寒论》理论抓住主证进行辨证,用益火温中、祛痰消滞、抑木扶脾、辛开苦降等法治疗,疗效满意。
用光刻和反应离子刻蚀的方法对硅材料光子晶体板的制作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与激光直写曝光相比,光刻曝光更有利于胶上图形的陡直度.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表明,反应离子刻蚀后
生态治河要尽量保持河流的自然形态,尽可能恢复河道功能,维护河流健康,促进人水和谐,要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水环境保护和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综合治理相结合,充分挖掘水
汉越语否定副词“不”和“kh(?)ng”是汉越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类词。其在句法结构和语义上基本上大致相同,然而还存在一些差异。本文主要通过对比分析这种方法对“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