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的重要性决定了组织在创办和发展过程中进行资源整合的必要性。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来说,中国民办高校创办和发展的过程,就是其与外界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网络并从中整合各种资源的过程,因此有必要把民办高校的创办和发展放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网络环境下进行研究。本文就是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对此做出的尝试。全文围绕资源整合这个核心,以民办高校运作社会资本整合资源的背景、机制、过程和后果为纬,重点探讨了民办高校对体制、金融、人力和知识四种资源的整合及其后果问题,从而揭示了社会资本、资源整合与民办高校创办和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得出了如下几点主要结论:
(1)以社会关系网络为载体的社会资本是组织进行资源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民办高校自身的组织特性和其所处的外部环境使得这种资源整合方式对民办高校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2)民办高校运作社会资本整合资源的机制在于,在信任和互惠的基础上,民办高校通过袭、认、拉、钻、套、联等方式,开发、发展和维护了与外界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并进而达到整合其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的目的。
(3)民办高校对体制资源的成功整合,既与体制资源的可交换性息息相关,又是其发挥自身能动性,积极采取“表达”、“变通”等策略及其相关形式的结果。民办高校“表达”、“变通”等策略及其相关形式的成功实施和运作得益于其运用“财务刺激”和“顺应”方式对纵向关系的开发和维护。
(4)无论在正规金融市场还是在非正规金融市场,由于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网络充当了融资抵押品的功能并产生了某种约束机制,故而以社会关系网络为载体的社会资本在民办高校整合金融资源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5)人力资本市场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使得社会关系网络在组织整合人力资源的过程中具有天然的优势。民办高校吸纳社会人力资源,特别是吸纳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主要是通过亲情熟识网络途径而非正式的社会招聘途径。
(6)建立民办高校群落之间的互动关系、聘请外部专家顾问、构建与企事业组织知识联盟关系,是民办高校运作社会资本整合外部知识资源三种有效形式。通过这些形式,民办高校不但能获取和创新知识、节约办学成本和分散办学风险,还能提升其社会声誉和知名度。
(7)民办高校运作社会资本整合各种资源兼具正、负两个方面的收益。其正收益主要体现为正内部性收益(如有助于民办高校获得合法性、市场性、教育性三个维度的发展)和正外部性收益(如有助于社会制度的变迁,有助于整个社会高等教育资源总量的增加和人民群众高等教育需求的满足);其负收益则主要体现为负内部性收益(如使民办高校自身产生发展路径依赖)和负外部性收益(如社会资本运作过程中的不规范客观上可能会给集体行动带来困境,对社会风气产生破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