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场所的再生

来源 :中央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feiyel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与城市一直以来不仅是人们记忆的物质载体,更是承载城市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精神载体。特别是曾经一些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设施、公共建筑与公共空间,比如广场、火车站、天桥、文化宫等,在时间中积累城市公众的情感与记忆。但在近年来我国中小城市和城镇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不具有显性价值,且在城市文化遗存众缺乏界定和理论研究作为支撑,没有形成合理的评价系统和保护机制,这些珍贵的场所在城市更新中等不到相应的重视,大部分都将马上面临拆毁的命运。笔者在2013年8月参与康巴藏区城乡规划的相关科研课题中,通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调研和采访民众的工作,发现巴塘城区这样一个多元历史文化的康巴地区县级小城镇在更新中也面临这类的问题。开始对“记忆场所”这个多学科理论如何运用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再生策略,展开了思考和研究。每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它独有的特性,“记忆场所”的研究是回到人与场所如何建立情感记忆的人本主义视角出发,回到场所理论的本源去解读。在城市更新中,哪些与当地民众“记忆”相关的场所需要再生?用怎样的方法策略进行再生?本文主体共有五章节。第一章是对论题阐述,通过调研和工作实践中发现城市更新中一些现象,引发与“记忆”相关的城市一部分忽视的公共空间如何更新的问题思考;第二章是通过对“记忆”和“场所”相关理论的辨析,结合西方国家城市更新对此类问题从人本主义角度的一些经验,为我国城市文化遗产提出一种扩展的思路;第三章,对场所中基本的记忆要素进行解析,结合三个近期实地考察过的优秀设计案例进行分析;第四章基于记忆场所兼具时间性和空间性原则,推导出渐进式和集成式再生策略;第五章是结合巴塘城区圣山复建设计这个实践课题,论证这些再生策略如何运用在城市设计实际工作中。
其他文献
相声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语言诙谐幽默。相声言语幽默的接受,与听众的背景知识是密不可分的,大脑中相应图式的掌握和适时激活,为相声言语幽默的理解提供了方向。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应当常抓不懈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怎样在当前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做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每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深
近日,从安徽省煤田地质局获悉,安徽"两淮"煤系天然气勘探取得重要发现,初步预测两淮地区煤系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1.9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约3000亿立方米。据安徽省煤田地质局党
雾霾侵袭,人们生活环境亟待缓解与治理,供暖方式有待升级;化石能源几近枯竭,能源转型升级也势在必行。空气源热泵行业,一个因技术产品节能高效等选入“煤改电”项目的社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