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性参与、社会性参与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 ——可雇佣能力的中介作用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annie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业质量,关乎学生的长远发展,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为实现高质量就业,高校愈发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术性参与和社会性参与行为,并为其提供多种活动机会,学生也依据自身兴趣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宜的活动参与。然而,两种参与类型对于就业质量提升孰轻孰重仍是未知,不同专业类型和就业方向的学生在两种参与类型中该如何侧重也尚未可知。因此,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术性参与、社会性参与和就业质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构建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探究如何协调学术性参与、社会性参与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对已有的关于学生参与、可雇佣能力、就业质量的内涵、维度及相关影响因素文献进行梳理和述评,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并对上海市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部分同学进行访谈调查。其次,分析毕业生学生参与、可雇佣能力和就业质量的现状特征及相关关系,并研究变量在性别、生源地、院校类型、专业类型和职业类型上的异质性。最后,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构建学术性参与和社会性参与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模型,检验可雇佣能力在“学生参与→就业质量”关系上的中介效应,以及人口学、教育学变量在不同关系路径上的调节效应。通过数据统计和访谈记录,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第一,高校学生的学术性参与和社会性参与水平总体而言较高,与学术性参与相比,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愈发重视社会性参与,社会性参与程度明显高于学术性参与。第二,学术性参与、社会性参与、可雇佣能力和就业质量以及其各维度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相关关系,可雇佣能力和就业质量间的相关关系最为强烈。第三,学术性参与、社会性参与、可雇佣能力和就业质量在性别、生源地、专业类型、院校类型和职业类型上存在差异性,样本中女性、城镇、“文史哲艺”专业、一流大学及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外企及体制内就职毕业生对就业质量有更高的评价。第四,存在“社会性参与→可雇佣能力→就业质量”的显著中介路径,而路径“学术性参与→可雇佣能力→就业质量”不存在。第五,专业类型、职业类型在社会性参与和可雇佣能力之间、可雇佣能力和就业质量之间起到调节效应。依据上述结果,本文建议,可以从高校和学生两方面入手,合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群体的就业质量:高校需发挥学术性参与、社会性参与的双核驱动效应,建立学生参与评估机制;学生需结合就业目标,选择适宜的活动参与类型,以此来提升可雇佣能力。
其他文献
2014年,国发46号文提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至2025年总规模要超5万亿元,文件提出要以关注度较高、普及性较广的排、篮、足三大球项目作为切入点,推动体育产业持续发展。而中国体育史上首个采取产业化、社会化运营的高校体育联赛——CUBA,依据联赛来沉淀中国高校体育文化气氛,需要做好带用发展体育产业和深化体教融合的引领作用。在国外优秀经验和成熟体系的引导下,2015年CBA开始实施大学生球员选秀制,C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尊师重教”更是自古延续至今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所以有必要让中学生对于“中国教育”的历史加以了解学习,进而提升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对于“中国教育”内容的选择和增减,既反映出教科书编写者历史观念的变化,又反映出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还反映出高中历史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变化。梳理高中历史教科书中“中国教育”内容的变化,既有利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是一个解疑释惑的过程……要及时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乃至影视剧作品、道德舆论热议中所遇到的真实困惑。”(1)道德绑架作为热点问题在当今社会引起了大学生群体的广泛关注,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对道德绑架问题存在着困惑与认识误区亟需回应与引导。然而,学界关于道德绑架的界定问题争论有余而共识不足,尚无法为大学生全面、深入地答疑解惑。因
卡特政府的化学武器政策在美国冷战时期化学武器政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既是当时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大背景的产物,又受到了尼克松和福特政府时期的化学武器政策的影响。因此,在卡特“人权外交”的政策特质下,卡特如何推进其化学武器政策的决策和实施就尤为引人关注。本文以卡特政府时期的化学武器政策为主题,运用历史学、国际政治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尝试对卡特政府时期的化学武器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本文除引言和
在当今这个日益迈向个体化和风险化的时代里,人们普遍迎来了人生历程和生活轨迹的重大转向。在这一重大的社会转型背景下,很多青年人也被日渐推入独自生活、独立谋生的现实状态之中。但同时对于不少青年人而言,在个体化与风险时代中的独自生存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愉快旅程。在面对一种未知且缺乏参照的个体化生活模式时,部分青年人体验着前所未有的迷茫与困顿。在现实生活中,当初入社会时生活状态的混乱无序,工作和学习情境中的诸
上海市J区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评价改革和上海市绿色指标区本化实践要求,试图构建小学生活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创新以激发学生活力为目的的教育支持系统,本研究即为笔者参与上述研究的成果。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要求,为学生评价体系指明了方向,提出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角度、全方面的综合素质评价。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基础阶段,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具有关键作用。同时,关注小学生活力的发展,既是对接国家核心素养教育的框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教师要学会合理运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课程,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大省——山东省,它孕育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人才,拥有较为丰富的历史名人资源。小学德育工作又是小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重视小学德育的教学,加强小学生的德育,对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是基于以上依据选择了此研究课题,主要目的是把山东地区丰富的正面历
冷战时期美国对印度的政策随着现实利益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美国通过政治支持、文化交流和各方面援助等重要手段拉近与印度的关系。从杜鲁门至约翰逊政府时期,美国政府对印度的态度由漠视逐渐转向重视。尼克松执政之后,设想重新推行全球均势政策。随着中美关系逐渐缓和,尼克松政府的全球均势设想逐步在南亚延伸。1971年南亚危机爆发之初,尼克松政府持中立的态度,但随着印巴冲突加剧,尼克松政府开始介入南亚事务,并在
学位
“大跃进”时期的政治宣传画,通过简单、直观的绘画内容和表达形式逐步深入到人民大众的生活之中,与此同时,宣传画的创作也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文化审美观及人生价值观的影响,文艺发展的政治化趋势在宣传画创作当中逐渐显现。政治宣传画的创作模式及发展理论随着“大跃进”运动的深入开展而逐步定型。“大跃进”时期政治宣传画题材涉及范围较广,主要包括方针政策宣传、农业“大跃进”、工业生产“大跃进”、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