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重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y2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经颅重复针刺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水肿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探讨该种疗法治疗此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有效方法。方法:筛选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治疗组采用经颅重复针刺法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经颅重复针刺法针刺双侧运动区中2/5,感觉区中2/5和血管舒缩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天治疗1次,每次30m in,连续治疗6天休息1天,共治疗4周。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视觉模拟评分(VAS)、水肿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作为观察指标,评定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卒中类型、FM A评分、VAS评分、水肿评分、BI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BI评分均有升高,VAS评分、水肿评分均有降低。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 1)。3.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FMA评分、VAS评分、水肿评分、BI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4.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 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 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经颅重复针刺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均有效。2.经颅重复针刺法在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水肿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优于常规针刺法。3.经颅重复针刺法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其他文献
宁波骨木镶嵌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色、深湛的技艺闻名天下。从工艺形式、材质色彩、题材内涵、装饰构图等方面探究宁波骨木镶嵌的艺术特色,并挖掘其在艺术、文化、收藏、教育等方面的价值属性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期助推宁波骨木镶嵌在当今的传承与发展。
语言教育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幼儿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使语言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发挥出最大效用,帮助幼儿初步构建语言系统。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开展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有效策略。
四字词语一直普遍存在于汉语正式文本中,以灵活多变的特点对外展示着汉语言的魅力。本文通过宏观把握翻译适应选择论,分别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角度,挑选典型案例对官方译本中四字词语的翻译进行分析,探究应如何在正式文本的翻译过程中应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以实现适应与选择的平衡。另外,本文还针对原译本中不足的地方进行分析,在原译本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译文,力求在三个维度上达到适应与选择的平衡。
新的发展时期建筑企业应与时俱进,更新管理理念,将绿色建筑管理理念落实到企业管理中,为促进建筑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现实意义,然后从施工技术、评估体系、管理水平等方面分析了绿色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地方政府的地区产业发展提出新的挑战,于地方政府而言,如何选择合适的政策方案以实现乡村产业的在地化实施则显得至关重要。乡村旅游实现了乡村地区产业结构的重整,是一项可供借鉴与扩散的乡村振兴治理范式与行动方案。基于政策扩散理论,文章运用案例分析和逻辑分析法对乡村旅游政策扩散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乡村旅游政策扩散在时间维度上符合“S”形曲线规律且处于快速扩散阶段;在空间维度上展现出明显的
旅游减贫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扶贫手段,在四川革命老区脱贫攻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时代,实现旅游减贫和乡村振兴政策的有效衔接是四川革命老区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但四川革命老区旅游减贫与乡村振兴衔接面临内涵理解不到位、思维惯性问题、缺乏系统的工作计划和完善的工作机制尚未形成等制约。为实现四川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应从加强政策学习和宣传教育工作、打破既定思维范式、加强统筹协调、完善体制机制四个方面进行
我国乡村旅游自20世纪50年代兴起以来,经历了萌芽、快速发展和深入推进三个发展阶段,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特征,为了引导乡村旅游科学发展,伴随乡村旅游发展的各个阶段,我国针对性出台了多种政策,经历了政策追随、政策引导以及政策体系化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多元乡村旅游政策体系。在多元乡村旅游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乡村旅游不断提质升级,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农户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