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而BRAFV600E突变和miRNAs表达失调均为PTC发生发展中重要的分子事件。本文将通过对PTC癌灶及相应正常甲状腺组织中BRAF基因状态及miRNAs的表达水平的检测,分析两类分子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初步探讨BRAF基因状态与miR-146b、miR-221和miR-222表达水平的关系,最后对两类分子应用于术前诊断进行评价,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所有标本于2013年5月至2013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手术室通过对离体组织粗针穿刺和开放活检获得,共收集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经典型PTC组织标本49例及相应配对的正常甲状腺组织17例,共66例标本。每份标本一部分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进行BRAF基因状态检测,另一部分通过应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miR-146b、miR-221和miR-222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19.0软件将检测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诊断试验评价。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BRAFV600E突变发生在PTC癌灶中,突变率为57.1%,未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发现其突变。相对于BRAF基因野生型,突变型的PTC的腺外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比例更高,分别占57.1%和53.6%,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淋巴结转移进一步分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和侧颈转移组后,两者在突变型组均高于未突变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BRAFV600E突变在性别、年龄、术前TSH水平、Tg水平、尿碘值、BMI、肿瘤大小、双侧性、多灶性、TNM分期和伴发结节性甲状腺肿或桥本氏甲状腺炎等临床病理特征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TC患者癌灶中miR-146b、miR-221和miR-222的相对含量2·△cT均较正常甲状腺组织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正常甲状腺组织,癌灶中三种miRNAs表达增高倍数2·△CT的中位数分别为16.2、11.2和7.1。miR-146b表达在PT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侵出腺叶方面,侵出组PTC的miR-221和miR-222表达水平较未侵出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淋巴结转移方面和复发风险上仅miR-221表达表现出统计学差异。在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方面miR-221和miR-222的表达水平均未见明显差异。以BRAF基因状态分组,28例突变型组niR-146b、miR-221和miR-222的相对含量2·△CT均较21例野生型组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3、BRAFv600E突变检测诊断PTC的特异度(Sp)100%,阳性预测值(PPV)100%,但灵敏度(Se)57.1%,阴性预测值(NPV)为44.7%,整体准确度为75%。而miR-146b、miR-221和miR-222的表达能有较好区别PTC和正常甲状腺组织。miR-146b的Se为85.7%、Sp为100%、NPV为70.8%、PPV为100%和准确度为89.4%。miR-221的Se为89.8%、Sp为100%、NPV为77.3%、PPV为100%和准确度为92.4%。miR-222的Se为87.8%、Sp为100%、NPV为73.9%、PPV为100%和准确度为90.9%。结论:1、BRAFV600E突变发生在PTC病灶中。突变型PTC腺外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比例更高,显示出BRAFV600E突变可能与PTC肿瘤的高侵袭性相关。2、PTC癌灶中miR-146b、miR-221和miR-22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miR-146b表达未发现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miR-221表达在是否侵出腺叶、有无淋巴结转移(中央区和侧颈)和复发风险上均具有统计学差异;miR-222仅在侵出腺叶和侧颈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高于相应阴性组。三种miRNAs在BRAF基因突变组的表达均高于野生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推测miRNAs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BRAF基因状态有关。3、术前BRAFV600E突变检测诊断PTC敏感度低,但特异度高。miR-146b、miR-221和miR-222均有较好区别PTC癌灶和正常甲状腺组织的能力,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在PTC中,BRAF基因状态和miRNAs表达检测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