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1世纪,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突出问题,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的生态问题,已经摆在整个人类面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生态美学是近几年新兴的美学理论。它是美学的一个新发展,作为一门形成中的学科,它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人类生存状态进行哲学美学的思考,一是对人类生存环境进行自然美学的探讨。 从生态美学角度看20世纪的乡土小说创作,不仅可以拓宽对20世纪乡土小说研究的领域,而且使20世纪乡土小说的研究具有关怀人类生存的终极意义和开放眼光。 本文正文分为四个部分: 一、生态美学概述及中国文学的生态传统。生态美学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意义不仅表现在对人生存在状态的现实关切上,更表现在对人的生命的终极关怀上。所谓终极关怀,是对人自身的存在和命运的深刻关切,它关系到人类的发展前景和作为个体的人的最终完美。“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观念是我国文学与文化的审美传统。并且从生态美学角度重新解读20世纪乡土小说的主题形态。 二、20世纪乡土小说中的精神生态美学。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鲁迅及深受其影响的20年代其他乡土小说创作者们,批判性地建构国民精神生态平衡的创作实践;作为精神生态平衡构建这一命题的当代复苏,高晓声、李锐分别以自己的方式作出了探索,高晓声从人们的外在行为方式的变化所显现的人性习惯表现建构精神生态平衡的迫切需要,而李锐则把目光放在了传统文化积重的秦晋文化的“厚土”上。 三、20世纪乡土小说中的自然生态美学。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以废名、沈从文为代表的乡土小说作者们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和人在美的自然环境中的自由生存,建构了现代乡土小说自然生态美学的范型;作为这一命题的当代探寻,汪曾祺、李杭育、何立伟分别表现了现代化境遇中人对自然的渴望与回归。 四、皈依与升华——人类的诗意栖居。生态美学的最终目标是对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既不同于鲁迅、高晓声的国民精神改造,也不同于沈从文、汪曾棋的诗性家园的营造,以张炜为代表的乡土小说的创作,是以自己的本体生命直接面对自然的启悟,以现代理性与自然的有机交融去获取大地的灵性与神性。在他的探寻中,人被还原到自然中去,与万物朝夕相处,息息相关。当然这种还原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通过具有现代理性的探索透彻地领悟到大地的永恒与生命的局限,但却超越了现实情境的束缚,在生命的局限中完成自己的诗意化生存。 用生态美学来审视乡土小说,其意义不仅表现在对人生存状态的现实关切上,更表现在对人的生命的终极关怀上;既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里寻求根源,也可以为研究现代中国乡土小说提供一个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