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俄罗斯作曲家、被誉为“当代俄罗斯音乐领袖”的谢尔盖·米哈依洛维奇·斯洛尼姆斯基(Sergei Mikhailovich Slonimsky,1932.8-2020.2)的《第十交响曲(地狱)》为研究对象,采用音乐叙事学的研究视角,对《第十交响曲(地狱)》中的文学叙事原型和音乐形式建构逻辑进行研究,找寻作品中隐藏的叙事话语方式和策略,以期探究标题文本的表现力在《第十交响曲(地狱)》中的体现和在音乐中叙事层面的结构力作用,最后结合本作品的作曲技法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本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介绍了本论题的选题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斯洛尼姆斯基的生平简介与《第十交响曲(地狱)》的创作背景。由于本作品是在苏联解体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此时的俄罗斯国家动乱,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作曲家正是借描写但丁《神曲·地狱篇》的情节,反映社会现实。正文部分包括六个章节,第一章是对音乐叙事理论的概念及分析策略、理论来源及发展的再次梳理,为之后的音乐叙事分析做好理论基础。第二章是《第十交响曲(地狱)》的文学叙事原型分析,主要对本作品的文学叙事来源——但丁《神曲·地狱篇》及《第十交响曲(地狱)》各乐章叙事文本的象征意义进行解读。第三章至第六章是具体的音乐叙事分析部分。第三章主要对音乐主题及其叙事形象,对音乐主题的生成、变形以及贯穿方式进行细致研究;第四章从作品整体结构及调性布局角度出发,探究作品的音乐结构及“叙议式”叙事方式表达;第五章从管弦乐队为切入点,从乐队编制、特殊演奏技法、管弦乐织体形态三个方面入手,探究作品描绘性、渲染性的叙事方式。第六章是对《第十交响曲(地狱)》的哲理性叙事内涵进行梳理,反观作品折射的时代意义及该背景下知识分子对苦难的反思,达到对作品创作意义的深层思考。结语对音乐叙事理论背景、《第十交响曲(地狱)》文学叙事原型、音乐叙事分析、哲理性叙事内涵四个方面进行总结,通过探究音乐叙事理论分析的新视角下对作品创作构思的深层认知,进而反观斯洛尼姆斯基在本作品中的创作意志及情感表达的影响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