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迪丝·华顿代表作之炫耀性消费解读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he200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迪丝·华顿(1862-1937)是一位杰出的美国女性作家,出生于纽约的名门望族,其作品也多以描写纽约上流社会为题材,关注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圈子里人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欢乐之家》是华顿的成名之作,使其“由漫无目的的业余爱好者变成一个专业作家”;《纯真年代》则代表了华顿创作的高峰,使她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荣获普利策小说奖的女作家。本文以华顿最具代表性的这两部小说为研究对象,以凡勃伦的消费主义作为理论支撑来分析小说中人物的炫耀消费问题,进而揭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层社会中人们为追求物欲享受,满足虚荣心理而产生的生活空虚、精神堕落的状态,以及伴随产生的商品化的婚姻和人际关系,以期对快速发展的中国社会中的人们的生活状况有一定警示和借鉴意义。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语。在引言部分,作者介绍了华顿的主要文学成就,《欢乐之家》和《纯真年代》的主要内容,国内外对华顿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和凡勃伦的炫耀消费概念。正文部分包含三个章节。第一章解读了华顿两部代表作品中有闲阶级炫耀性消费的表现。根据凡勃伦的炫耀消费概念,将作品中人们的消费行为分为“炫耀性消费”和“炫耀性休闲”两类,前者一种是以华服和豪宅为代表的物质消费;后者是以彰显休闲生活方式为代表的非物质消费。第二章着眼于两部小说中有闲阶级炫耀性消费动机的分析:通过从凡勃伦重要观念“炫耀性消费”和“炫耀性休闲”分析小说中人物的炫耀消费行为,进而揭示其动机主要是为了赢得或维持人们尊重,满足其虚荣心理。第三章分析了小说中人物炫耀性消费所带来的后果。有闲阶级为获得人们尊荣,赢得名声和社会地位,进行炫耀性消费和炫耀性休闲生活的同时,遭受精神饥饿;在注重金钱和物质的时代,为实现男女双方各自目的,婚姻成为互相利用的工具,结婚对象也继而成为投资项目,商品化的婚姻诚然就像一笔交易;亲情和友情在消费社会里俨然转变成冷漠和虚伪的。最后,基于本文的分析得出结论:华顿通过对其两部代表作品《欢乐之家》和《纯真年代》中上层社会人们生活的描述,表达了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精神生活的空虚担忧和对婚姻、亲情和友情商品化的憎恶,批判了对炫耀性消费行为所带来的人们价值观的扭曲:看重财富地位,想以炫耀性消费来展示荣耀、成功和地位。在经济快速发展、物欲横流的中国社会,人们日渐浮躁,心理空虚迷茫,特别是随着传播媒介的发展,炫耀性消费已悄然进入平民百姓生活中,故应及时警示和引导,让人们意识到炫耀性消费所带来的危害,摆脱炫耀性消费,充实精神生活,让生活充满正能量。
其他文献
苏童的写作在当代文坛自成一派,以独特的写作气质和文学意象隐喻着快速转变的文化现场。新作《黄雀记》的题目颇具古典意境和哲理感,但整体叙事在容量上和内涵上显得过于单薄
阿片类药物对胃肠神经束的直接作用可导致阿片性肠功能失调。甲基纳曲酮(methylnaltrexone,MNTX)是一种选择性作用于阿片外周受体的拮抗剂,能在不影响阿片中枢效应的同时阻断
金代长城,由于在地域上有岭北长城、岭南长城之不同,非同时完成,年代自然有别,而岭南长城又有多道,且有支线,修筑时间更是参差,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何,哪道为先修、哪道系后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