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为提高民智,各地相继掀起筹办社会教育的热潮,奉天地区的社会教育也籍此初步发展。民国初年,奉天地区建立了社会教育管理机构,负责办理社会教育相关事宜。奉天地区还积极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包括学校式和社会式社会教育两个方面。社会教育活动主要集中在县城,同时也辐射到了一些农村地区。社会教育所涉地域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社会教育在奉天的开展,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改良了社会风气,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三民主义的传播。总之,清末民初奉天地区的社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引言主要对选题背景及意义等进行介绍,结语是对全文的总结,正文则是本文的主体,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社会教育在奉天地区开展的背景。政治方面,清末民初的教育变革,尤其是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新学制的确立,为社会教育的开展奠定了政治基础,同时中央和地方官员对社会教育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教育的开展。经济方面,经济的发展为社会教育的经费提高了保障,同时也对传统劳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方面,“教育救国”思想的传播刺激了社会教育的持续开展。而奉天地区不良的社会风气,阻碍了社会发展,急需改善。因此,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下,奉天地区的社会教育逐渐开展起来。第二部分,主要梳理了清末民初奉天地区社会教育的发展概况。清末奉天地区设立了管理社会教育事宜的机构。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事业逐渐展开,学校式社会教育方面包括:简易识字学塾、半日学堂、补习学校、平民识字学校、平民识字夜校等;社会式社会教育方面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报刊、宣讲活动、改良戏曲与说书馆、公园及一些慈善机构等形式。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清末民初奉天地区社会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奉天地区的社会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呈现出了一些突出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奉天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但我们需要认清社会教育在奉天并没有得到充足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