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射频消融术后CD4~+T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初步探讨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uanwen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研究正常人群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Th1、Th2、Th17、Treg细胞的水平和肺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后CD4~+T细胞亚群的变化,通过对照分析初步探讨CD4~+T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根据肺癌患者在各年龄段及性别分布比例确定对照组各年龄段的男女例数,于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6例经皮穿刺病理活检证实为肺癌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下静脉麻醉,在CT引导下行RFA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半月、1月、2月、3月清晨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Th17细胞的代表因子分别是IFN-γ、IL-4、IL-17,采用全血胞内染色法检测细胞因子间接分析Th1、Th2、Th17细胞水平,用佛波酯(PMA)、离子霉素(Ionomycin)刺激细胞因子表达,并用蛋白转运抑制剂(Brefeldin A,BFA)阻断其分泌到胞外,以荧光素偶联的单克隆抗体CD3—PE-Cy5、CD8—APC-Cy7、IFN-γ—APC、IL-17—FITC及IL-4—PE对细胞表面抗原及胞内细胞因子直接标记,染色后用BD FACSCanto流式细胞仪测定各项指标,以FACS Diva软件分析Th1、Th2、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Treg细胞的特征表型分子是CD3~+CD4~+CD25~+foxp3~+,转录因子foxp3是位于细胞内部的特征性表型分子,采用全血胞内染色法检测胞内抗原分子以分析Treg细胞水平,以荧光素偶联的单克隆抗体CD3—APC、CD4—PE-Cy5、CD25—FITC及foxp3—PE对细胞表面及胞内抗原分子直接标记,染色后用BD FACSCanto流式细胞仪测定各项指标,以FACS Diva软件分析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正常健康人检测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6例肺癌RFA治疗术前、术后CD4~+T细胞亚群水平直接采用平均数进行趋势分析。结果正常人群外周血Th1、Th2、Th17及Treg细胞水平分别为:36.88%±9.43、1.01%±0.56、3.03%±1.00、1.83%±1.07,Th1/Th2比值53.09±38.35。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Th1细胞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而Th2、Th17、Treg细胞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Th1/Th2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与术前相比,肺癌RFA治疗半个月后,Th1细胞升高,Th2、Th17、Treg细胞降低,术后1、2、3个月,Th1细胞升高及Th2、Th17、Treg细胞降低趋势出现波动,但Thl细胞水平仍高于术前,Th2、Th17及Treg细胞水平仍低于术前。Th1/Th2比值也在术后半月升高,3个月内比值有变化,但仍高于术前。结论正常人群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以Th1细胞为主,其水平明显高于Th2、Th17及Treg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hl细胞降低、Th2细胞升高使Thl/Th2细胞免疫失衡,削弱了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Th17细胞升高促进肿瘤血管及淋巴管形成有利于肺癌生长、转移,Treg细胞升高与肿瘤转移、病情发展有关。RFA术后Thl细胞升高、Th2细胞下降,纠正了肺癌Thl/Th2细胞免疫失衡,外周血Th17、Treg水平下降,是RFA术后取得疗效、预后改善的指标。
其他文献
加强电务检修基地建设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提高设备人所修质量,实现“多巡、多测、少动、合理检修”维修方式,推动电务维修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加快电务安全标准线建设
[摘要] 目的 探讨B超对梗阻性黄胆诊断的意义,选择治疗方法。方法 使用韩国SONOACE3200二维B超,全面探查、了解肝脏﹙肝门结构﹚、胆道系统﹙肝内胆管、肝外胆管和胆囊﹚、胰腺和脾脏的形态结构、大小和内部回声情况。结果 B超能明确显示胆囊 的大小、形态、胆管的内径和走向、结石或肿瘤的大小和所在的部位等。结论 B超对诊断是否梗阻性黄疸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临床上对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正>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对农业生产的需求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大片的自然湖草场和戈壁草场被相继开发,排碱渠的利用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过度开发,水资源
综采工作面在设计过程中,为了适应地质条件的局部变化,保证复杂煤层条件下的资源回收率以及回采过程中的人员作业安全,综采工作面常需调斜。文章以祁南煤矿7221综采工作面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