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金融机构大量聚集,形成金融中心,当机构达到一定数量时,又称为金融城。金融城的出现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也象征着金融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我国建设金融城的历史要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上海于1992年首次提出建设国际金融城,在2008年年初,北京市政府发布了一项提议:将北京建设成为一个“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我国的经济实力在近十几年来迅速提升,这代表着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也日渐成熟,在大都市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自然而然也成了大势所趋的工作,近些年许多二三线城市也陆续出台金融经济政策,吸引金融机构聚集,建设国际金融城。2018年下半年,合肥滨湖科学城(即合肥滨湖新区)成立暨安徽省大院大所合作科技成果对接会在合肥开幕,备受关注的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肥滨湖新区)正式揭牌。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即合肥金融城)位于合肥滨湖新区云谷路与徽州大道交口附近,在此形成了一个资金流通密集、人才储备丰富、机构机关专业、配套设施完善、环境风景优美的国际一流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徽商银行、浦发银行、等21家金融机构总部或综合基地及安徽省银行业监督管理局在合肥滨湖新区先后落户,并陆续开工建设,以上21家金融机构的预计总投资将超250亿元,提供的产业人口预计最多可达20万人。其形成的产业乘数效应、就业乘数效应、社会资本效应、消费带动效应、税收方面的贡献效应将为合肥乃至安徽的发展带来新的平台与支撑点,我国中部城市的崛起也随之迈出了重要一步。为满足金融企业与金融人才的需求,包河区政府也成立滨湖功能区,在剖析自身职能定位和为滨湖区域的实际发展展开了深入思考,打造了金领家园党建与人才的综合服务平台,购买专业社会工作者为金融园区内的企业和人才提供服务,满足他们的现实需求,达到以经济带动城市的目标。本文以合肥滨湖新区功能区服务平台“融智汇”金领家园为主要研究目标,总结其在金融城社会治理中的实践、措施以及遇到的问题,借鉴国内外金融城社会治理经验,归纳其创新举措,提出优化策略。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滨湖新区、滨湖功能区、金领家园等相关概念,阐述研究滨湖新区金融城社会治理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通过研究有关社会治理的文献与先进理论,对其进行文献评述;第三部分,结合国内外对金融城社会治理的经验,总结其创新点,提供合肥滨湖新区金融城建设可借鉴的地方;第四部分为本文主旨部分,通过有关材料的阅读和笔者在金领家园的实习经历,概括总结了滨湖功能区社会治理的研究与实践措施,结合笔者自身实践经验,归纳金领家园这个综合服务平台为金融园区内的企业及人才开展的服务活动;第五、六部分通过分析金领家园活动开展的效果,在梳理数据资料以及实地研究的基础上认识到现有服务存在的不足及负面效应,提出相应的建议;最后,是本文的结语部分,主要对上述研究进行总结概括。本文的研究为国内二三线城市金融城的社会治理提供了一个尝试,其初衷是为了能够总结与反思对金融城社会治理的创新措施,也给接下来相关的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