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发病率最高,是引起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类型。1907 年德国内科医生AloisAlzheimer 描述此病“发生在老年及老年前期的、以进行性痴呆为特征的大脑退行性病变”,并以其名命名此病——阿尔茨海默病。过去认为多发生于60 岁以前,故又称为早老性痴呆,或老年前期痴呆(preseniledementia),而将60 岁以后发病者称为老年性痴呆(senile dementia)。AD患者的智力、记忆力、感觉、定向力、推理和判断能力都产生不可逆性的退化,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相关研究所获资助仅次于艾滋病而排名第二。AD 普遍发生于世界各地,几乎包括所有国家、地区和不同的民族。随着各国老龄化的发展,总人口中超过60 岁的人口逐年增加,随之AD 的发病率也会逐年升高。该病和其他类型的痴呆在老年人死亡原因中排列在第四位。目前,美国250 万成年人中,65 岁以下约1%患AD,65 岁以上约4~6%,85 岁及以上患病率高达25%左右。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故对AD 诊治的研究工作刻不容缓。AD 的大体病理变化为广泛的大脑萎缩,又称为弥漫性脑萎缩。病因至今未明,药物治疗效果不甚明显。其主要病理学变化为老年斑(senileplaque, SP)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血管壁淀粉样蛋白沉积及海马锥体细胞颗粒空泡变性等。有研究提示,细胞过度凋亡可能是AD 中神经退行性改变的原因。在AD 患者脑组织SP 及脑血管沉积物中发现大量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 Aβ),且Aβ在SP 形成、AD 发生及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目前因缺少理想的AD 模型,使其在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受到一定限制。以往的研究常常采用原代培养的神经元建立模型,虽然具有代表性和特异性,但因技术难度大,培养系统不稳定,实验周期长而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现已证实,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单克隆细胞系(PC12 细胞系)细胞具有神经嵴源性和神经细胞的特点,可以传代培养,生长条件稳定。故本研究采用Aβ的活性片段,即Aβ25-35诱导PC12 细胞凋亡,以建立AD 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AD 的发病机制和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奠定基础。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的信号依赖的过程,可以由于多种因素导致,比如放射性照射、化疗药物处理、特殊毒性蛋白生成影响、缺氧、病毒感染等等。凋亡是细胞发生一系列形态结构和生理系列变化的过程,凋亡的逐步进行伴随着细胞功能的逐步改变。在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许多重要事件的发生都与线粒体密切相关,包括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电子传递链改变、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Caspses 激活因子释放和Bcl-2 基因对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