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岗坪煤矿42104综放面矿压显现规律及支架工作阻力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放开采是解决厚及特厚煤层开采的主要开采方法。论文研究的青岗坪煤矿4-2煤层属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青岗坪煤矿已综放开采42101、42102和42103工作面,但均未进行系统的基于4-2煤层围岩赋存状况的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与支架工作阻力研究,对影响4-2煤层安全开采的岩层控制方面的相关因素亦未有系统的定论。因此,针对42104综放工作面开展矿压显现规律及支架合理工作阻力研究非常有必要。论文针对青岗坪煤矿42104工作面的煤岩赋存条件,通过理论分析、相似材料模拟实验与现场观测的手段,分析了42104综放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与支架的合理工作阻力,并对工作面内安装的ZF6800/18/35型支架的工作阻力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研究。研究确定青岗坪煤矿4-2煤层老顶由老顶上位、中位、下位三层岩层构成,井田内岩石强度总体是各类岩石抗压强度在3060MPa之间,为半坚硬岩石。研究建立了青岗坪煤矿4-2煤层老顶的薄板力学模型,得出了老顶板破断的判别式,并以此为基础得出了老顶上位、中位、下位岩层的极限跨距理论值。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得出老顶初次来压的步距为62m,初次来压由老顶下位与中位岩层破断失稳形成,周期来压平均步距为27m,从第二次周期来压开始有老顶上位岩层参与,周期来压时的平均增载系数为1.36,来压显现程度中等;模拟实验支架工作阻力监测表明支架的合理工作阻力应在8000kN左右,工作面超前支护的距离应达到煤壁前方45m范围内。现场矿压观测表明老顶初次来压步距为57.5m,周期来压平均步距为26.4m,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选择6800KN是合理的,但参考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及考虑到井田范围内岩层基本为半坚硬岩层,从整个矿井支架使用普遍适用性考虑,青岗坪煤矿支架的合理工作阻力仍应保持在8000KN。研究所得结论为青岗坪煤矿后续工作面开采及支架工作阻力改进提供了有益借鉴。
其他文献
依托湖南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南方煤矿绿色安全开采技术体系研究”,以条带开采和离层注浆减沉技术为基础,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实例验证等研究手段,研究了覆岩离层
针对现代矿用通风机监测需要,论文综合运用嵌入式技术、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和面向对象编程技术设计了一套低功耗、集成化的矿用通风机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信号采集处理、数
本论文通过对现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进行分析,将LON现场总线技术引入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对Lonworks协议及其原理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设计了新型Lonworks总线结构煤矿安全监控
充填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是衡量一种充填材料是否符合工程要求的重要标准。浆体膨胀材料因其浆体黏度小、流动性好、强度高、膨胀主动接顶等优点,逐渐在矿山充填以及地下洞室
化学工业园区作为化学工业发展的方向,虽然对降低基础设施成本、刺激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企业生产的规范化、有序化进行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也因为其中存在大量的重
可视化、集成化和智能化已成为CAD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将可视化和集成化技术引入采矿CAD系统开发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论文运用图形学理论、数据库理论及可视化技术与集成
本文以神东矿区哈拉沟煤矿450m长壁工作面开采实践为背景,采用对比实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超长工作面矿压规律并分析了支架等配套设备的适应性。神东矿区哈拉沟煤
论文针对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的问题,根据实际需要,主要对吕家坨煤矿在水采改机采的过渡时期的通风系统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角联结构的风流稳定性问题,并且基于仿
自然界中壁虎具有非常优秀的吸附能力,可以自由行走在光滑的墙壁上,甚至是天花板上。壁虎脚毛的分级层次结构,尤其是高深宽比的微米级刚毛与纳米级绒毛结构,是保证其产生巨大
高温是热害矿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而风流的温度正是影响井下工作人员热舒适程度的重要因素。为了满足工人对工作环境的要求,应研究分析矿井极端工作环境中工作人员的热舒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