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乳腺癌患者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目的:了解乳腺癌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睡眠、生活质量和心理痛苦水平,并通过对患者心理健康知识的知晓度、心理干预的利用率以及对心理干预的主观需求的调查,探讨心理痛苦与人口学因素、疾病学因素、心理学因素以及主观需求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随机抽取乳腺癌住院患者208例,采用自编人口学资料调查表、自编疾病学资料调查表、广泛性焦虑量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EORTC生命质量测查表、社会支持量表、心理韧性量表以及癌症患者心理痛苦温度计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疾病学资料和心理学资料。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焦虑得分0~19(4.84±4.38)分,抑郁得分0~20(5.33±4.75)分,92(44.2%)人有焦虑症状,96(46.2%)人有抑郁症状;PSQI总分0~21(6.29±3.85)分,睡眠质量较差的有60(28.85%)人;心理痛苦得分1~10(3.97±1.98)分,115(55.3%)人有显著心理痛苦;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知晓度调查中,有52(25.0%)人不了解,139(66.8%)人了解一点,16(7.7%)人比较了解,1(0.5%)人非常了解;有7(3.4%)人曾经接受过心理咨询或者心理治疗,仅有26(12.5%)人认为需要心理咨询或者治疗。心理痛苦检出组与未检出组比较,PHQ-9(p<0.01)、PSQI总分(p<0.05)、睡眠持续性(p<0.01)、习惯性睡眠效率(p<0.01)、情感功能(p<0.05)、认知功能(p<0.01)、社会功能(p<0.01)、疼痛(p<0.05)、腹泻(p<0.05)、经济困难(p<0.05)、体像(p<0.01)和手臂症状(p<0.05)得分差异有显著性。相关分析发现,心理痛苦水平与年龄、GAD-7得分、PHQ-9得分、PSQI得分、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白天功能紊乱、疲乏、恶心呕吐、疼痛、食欲不振、治疗副反应呈显著正相关(r为0.139~0.432, p<0.05),与总体健康状况、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对未来的看法、体像、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r为-0.103~-0.305, 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抑郁得分、角色功能、主观支持和年龄是心理痛苦的预测因素(R2=0.252)。结论:住院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睡眠及心理痛苦症状较严重,对心理健康知识知晓度、心理服务利用率、心理服务的主观需求低,需要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心理教育和早期筛查工作。第二部分正念疗法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研究目的:评估正念疗法对乳腺癌住院患者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适合住院期患者心理干预的可行性方案。方法:选取乳腺癌住院患者90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等待组。干预组在每次入院时进行5~7次的团体正念练习,出院期根据录音自行练习,共持续8周。等待组只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两组在第0、8周末、12周末时使用GAD-7、PHQ-9、QLQ-C30进行测量。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焦虑、抑郁、躯体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疲乏症状、失眠症状较等待组均显著改善(p<0.05)。干预组除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经济困难较干预前无显著改善外,其他各项目得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在随访期内疗效持续;等待组在第8周除抑郁、角色功能、情感功能、疼痛较第0周有显著改善外(p<0.05),其他无显著改善,在第12周抑郁、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疼痛、失眠、食欲不振较第0周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癌症患者有自我调整和适应的能力,正念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症状疗效显著,随访期(第12周)疗效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