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羽鹤》来看川端康成的魔界漫步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iege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在海内外都受到了巨大的关注。作者在获奖的纪念演讲——《我在美丽的日本》中,屡屡提到一休的偈语“佛界易入,魔界难入”,并且把入魔界做为艺术家的一种严格的修行,败战后创作了一系列的具有魔界色彩的作品。而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千羽鹤》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在海内外都有十分多的研究文献。这部作品突破了伦理和道德的束缚,将现实世界魔界化。作品中的主人公对于自己的感情完全不抑制,行为都只是遵循着人的本性。另外作品中也出现了许多的艺术品。这种人类本源的生命力和艺术品永恒的美交织着,以充斥着去世人亡灵的茶室为舞台,创造出了一种即纯粹又散发着妖艳的官能美的世界。在此意义上,《千羽鹤》这部作品正是川端的魔界的天然姿态。但是,这个世界虽然乍一看,是一个充斥着罪恶和不伦的世界,但是内含着作者的审美意识。并且这种审美意识是贯穿着作者的一生,支撑着他整个生涯的。作者构筑一个这样的世界是想传递什么呢?为了弄清楚这个世界,本论文从魔界的构成要素和魔界的内涵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以下是论文的构成。序章问题的提出先行研究先行研究中主要的观点第一章在研究魔界以前,先弄清楚魔界的概念。川端关于魔界的想法是来自一休的偈语“佛界易入,魔界难入”。但是,根据先行研究表明,这句话不是出自于一休。本章主要考察川端魔界思想的源头——“佛界易入魔界难入”这句偈语的意思。并且分析川端自己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梳理川端创作的魔界小说的系谱并分析《千羽鹤》的意义。第二章分析魔界构成的一大要素——魔性。魔性在作品中都是形容太田夫人的,但实际上作品中的人物都可以说是魔界的住民。而且不仅是人,作品中的艺术品和茶室本来不具有魔性,但因为人的行为而被玷污,也沾染上了魔性。第三章除了魔性这个属性,魔界还需要许多其他的意象构成。第三章分析作品中代表的意象老鼠、桃花和川端对于感官材料的运用,从而对魔界有更直观的把握。另外谈到与魔界对立的概念佛界在作品中的存在形式和魔界的一大主题——救济。由此来分析魔界。第四章从内面分析魔界。关于魔界里暗含的作者的审美意识,本章从孤儿意识、传统回归、自我解放和虚无观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终章本论文的总结以及今后的课题的阐述
其他文献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光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一直是中学物理的重难点内容之一。传统的光学实验对实验环境有较高的要求,且很多实验现象不够直观。因此,教
本文论述了道教的起源和道家精神的源头与茶的关系,茶文化初期和道教起源的基本发展过程,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与道教发展渗透的关系,表明道教对于茶文化内涵初期形成的关键
目的:①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儿童期创伤经历的发生率;②了解儿童期创伤经历对精神分裂症起病年龄、病前社会功能、住院诱因、服药模式、社会支持系统的影响;③了解儿童期创伤
目的探讨医院开展药学服务的问题与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向我院28名药学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分析总结我院药学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影响药学服务工作开展
<正>明代山水画自吴门沈周(1427~1509年)兴起之后,一时大家名手辈出,形成吴派,他们以文人士大夫的温穆气息为宗尚,至明中后期逐渐主盟画坛。而此前流行的以戴进为首的浙派画家
比较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每种语言都有表达比较的语言形式。虽然汉语比较句的研究比较全面,但都是基于描述性的传统研究,而且主要围绕比较句的分类。即使就比较句分
作为一部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尤其是八十年代以来在欧美一些国家及日本得到越来越广泛流传的作品,老舍小说《猫城记》被译成英、法、日、俄、匈五种文字,拥有八个译本,成为了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旅游发展的一大亮点。它以农业产业为支撑,乡村环境及其典型的生态旅游资源为吸引物的一种以生态旅游为理念的乡村旅游活动。当今时代,在全球化、信息化、网
从字面上,苏联歌曲与中国的校园民谣很难找到两者相近的因素,而且大多数学者也把中国校园民谣的发展脉络,从我国台湾的"校园歌曲"甚至民国时期的学堂乐歌开始梳理。由于历史
<正>《江山行旅图》卷为素笺本,水墨。纵40厘米,横449厘米。款署:"太古遗民。"上钤印一:"东皋。"现收藏于美国纳尔逊美术馆。图片影印于《宋画全集》、《美国两大美术馆所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