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在海内外都受到了巨大的关注。作者在获奖的纪念演讲——《我在美丽的日本》中,屡屡提到一休的偈语“佛界易入,魔界难入”,并且把入魔界做为艺术家的一种严格的修行,败战后创作了一系列的具有魔界色彩的作品。而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千羽鹤》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在海内外都有十分多的研究文献。这部作品突破了伦理和道德的束缚,将现实世界魔界化。作品中的主人公对于自己的感情完全不抑制,行为都只是遵循着人的本性。另外作品中也出现了许多的艺术品。这种人类本源的生命力和艺术品永恒的美交织着,以充斥着去世人亡灵的茶室为舞台,创造出了一种即纯粹又散发着妖艳的官能美的世界。在此意义上,《千羽鹤》这部作品正是川端的魔界的天然姿态。但是,这个世界虽然乍一看,是一个充斥着罪恶和不伦的世界,但是内含着作者的审美意识。并且这种审美意识是贯穿着作者的一生,支撑着他整个生涯的。作者构筑一个这样的世界是想传递什么呢?为了弄清楚这个世界,本论文从魔界的构成要素和魔界的内涵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以下是论文的构成。序章问题的提出先行研究先行研究中主要的观点第一章在研究魔界以前,先弄清楚魔界的概念。川端关于魔界的想法是来自一休的偈语“佛界易入,魔界难入”。但是,根据先行研究表明,这句话不是出自于一休。本章主要考察川端魔界思想的源头——“佛界易入魔界难入”这句偈语的意思。并且分析川端自己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梳理川端创作的魔界小说的系谱并分析《千羽鹤》的意义。第二章分析魔界构成的一大要素——魔性。魔性在作品中都是形容太田夫人的,但实际上作品中的人物都可以说是魔界的住民。而且不仅是人,作品中的艺术品和茶室本来不具有魔性,但因为人的行为而被玷污,也沾染上了魔性。第三章除了魔性这个属性,魔界还需要许多其他的意象构成。第三章分析作品中代表的意象老鼠、桃花和川端对于感官材料的运用,从而对魔界有更直观的把握。另外谈到与魔界对立的概念佛界在作品中的存在形式和魔界的一大主题——救济。由此来分析魔界。第四章从内面分析魔界。关于魔界里暗含的作者的审美意识,本章从孤儿意识、传统回归、自我解放和虚无观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终章本论文的总结以及今后的课题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