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古生界海相页岩有机质孔发育特征及对储层物性影响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wang4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质孔是页岩中十分重要的孔隙类型,其发育的形态、数量等情况决定了页岩烃类的生成和储集情况。通过对渝东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与渝东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XRD)、二氧化碳吸附实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实验等对有机质孔隙进行了详细观察与分析并对页岩微观孔隙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回归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微孔与介孔以及宏孔尺度下有机质孔对孔体积和比表面积的贡献率。结果显示,有机质在二维平面中主要发育形态为圆形、“汉字形”以及“缝状”孔隙,有机质孔的三维结构表现为类似“肠状”结构;有机质赋存状态分为“独聚型”和“伴生型”两种类型,根据有机质形态成因可将“伴生型”有机质分为“主动嵌入型”伴生有机质和“被动挤压型”伴生有机质;“伴生型”有机质多经历改造作用,不利于有机质孔的保存;富含脂碳的I型干酪根比芳碳较多的II型干酪根更具有生烃成孔能力;过演化的地层中由于生烃地层压力的下降以及周围岩层压实作用的增强致使有机质孔隙度降低;孔体积方面,龙马溪组有机质孔的贡献高于牛蹄塘组,在比表面积方面,牛蹄塘组页岩有机质孔的贡献高于龙马溪组;渗透率随孔隙半径的减小、弯曲度的减小、有效孔隙度的增大而增大,处在生烃中期干酪根类型为I型的有机质当其有机质赋存状态为“独聚型”时,发育在有机质内部的圆形孔隙和发育在有机质边缘的“集中缝状”孔渗透率最好。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主方程中带有反应项的Keller-Segel趋化性模型.利用截断函数、半群算子和不动点定理,获得了范数估计以及模型局部解的存在唯一性.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设计环保型实验项目,开发化学仿真实验、进行实验装置;的改进,贯穿绿色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减少化学实验室污染排放,构建环境友好型的化学实验室。
给定一个繁衍概率母函数均值待定的两状态独立同分布随机环境分枝过程,证明了若该随机环境分枝过程是下临界的,则通过适当选择其繁衍概率母函数均值的取值后,它的两个独立复
深化行政事单位自身管理的改革与建设,提升公共管理效率与公共服务质量,是我国一直以来推进的重要工作,2012年起我国就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提上重要议程并不断深化。高校作为典型的事业单位承担着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责,其业务活动内容基本上都属于公共事业范畴,因此其业务活动内容决定了其工作质量、效率和效果牵系着国家、人民和个人的切身利益,而逐年增长的高校财政专项资金也使得各级财政越来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大规模的资源利用与消耗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环境侵权问题愈加严重,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肩负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使命,在环境侵权的问题研究上应当更加重视。环境侵权不同于一般侵权,其异质性导致它的侵害范围在空间上较为广泛,在时间上也较为长久,甚至会对全人类乃至子孙后代造成严重威胁。根据“绿色原则”的提出,民法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