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方面。其中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就是“大幅度减少扶贫对象”。我国的农村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在十几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这些地区多数属于干旱缺水、高寒阴冷、山高坡陡、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其中最典型的区域是中国西南部的喀斯特地貌区和西北部的“三西”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基础设施导致这些地区严重贫困,而贫困又加剧了环境破坏。如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虽然,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努力,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生态问题却变得越来越严峻。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中国西部地区的许多省份都实施了规模不同的生态移民项目,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不管是为了扶贫还是为了生态环境保护,都需要将那些生态脆弱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出来。宁夏南部的西海固地区是中国贫困程度最高的连片贫困地区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海固地区的扶贫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启动“三西”扶贫计划,使这个地区的贫困状况得到改善。为了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宁夏把生态移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将中南部地区35万贫困人口,利用5年时间移出来。宁夏最早的移民开始于20世纪后期。先后实施了吊庄移民、扬黄灌溉移民以及异地扶贫搬迁移民。经过反复实践的经验积累,攻坚克难,宁夏实施的生态移民工程取得了巨大成效,并为其他省区的生态移民提供有力借鉴。本文的研究以移民群体为视角,进行满意度的测量。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推拉理论以及服务补救理论等,以宁夏泾灵新村生态移民点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获取所需数据和资料。问卷设计采用李克特量表,题项的设计依据经济、生态、社会和公共服务四个一级指标,并具体分为18个二级指标,分析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法,在此基础上对该村移民群众移民后的满意度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经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泾灵新村移民群众对本次移民整体上持满意态度,满意度的评价主要由经济、环境和社会服务这几个因子决定,对财政补贴和医疗交通满意度不高。在对移民不满方面原因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从环境建设、技能培训、公共服务能力、教育发展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来进一步提升移民的满意度,促进移民新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