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对涉诉信访的定性模糊,态度不明确,处置的思路更是过多地着眼于息事宁人,很少从法治的角度客观、理性地剖析问题,很少从维护司法公信力的立场去科学、恰当地评判这一社会现象以至于抱薪救火,扬汤止沸,涉诉信访愈演愈烈。作为法院工作焦点的民事执行更成为涉诉信访的“重灾区”。笔者身为基层法院执行法官,对近年来工作中接触到的典型涉执信访案件进行剖析,对法院处理涉执信访案件的工作方式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力求探究涉执信访工作机制存在的瑕疵,构建适应执行工作特点的涉执信访工作机制。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各部分的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案例简介和分析,剖析了四个实证案例的基本案情、信访人、信访内容及缘由,阐述了涉执信访的现状:信访人滥用权利日益弥漫、多数信访并不能取得实际效果、对涉执信访的不当处理助长了某些无理信访。第二部分是概念阐述和解析,介绍了涉执信访的概念,剖析了我国涉执信访的现实成因:社会公众难以正确看待和理性接受“执行难”,怠于行使执行权和滥用执行权的“执行乱”依然存在,民事执行救济方式不足,民事执行监督薄弱,当事人更习惯或更乐于通过信访手段来实现救济。第三部分介绍了当前基层法院处理涉执信访的四种基本方式:承办人自行回复、组织复查、组织协调、司法救助。第四部分探索了解决问题的出路。笔者认为应对涉诉信访在认识上重新定位:涉诉信访是宪法赋予的公民权利,是救济权利的具体手段,不是反映司法效果的坐标,应对涉诉信访进行体制上的规范。最后结合执行工作的特点提出了涉执信访的解决方案:全面规范法院、信访人、执行人员的行为;把涉执信访从现行信访体系中剥离出去;明确界定执行监督、检察监督、人大监督各自的受案范围;完善司法救助,对接社会保障机制。结语提出强调对信访制度加以法治化改造,以保证涉执信访制度能向促进法律发展、有利法治建设的方向发展的现实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