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竞技能力是运动训练学的核心,它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主要是由具有不同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竞技过程。竞技能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因此对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一直是热点问题。梁建平、董德龙(2006)《运动员竞技空间结构理论研究》研究中表明运动员在参加各种大赛时的一瞬间所表现的竞技水平(即竞技片段)与他们本身所具备的高水平竞技能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也就是说运动员竞技能力与竞技表现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竞技表现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发挥空间”,借鉴前人的研究,他们大胆尝试从空间学角度将其称之为“竞技行为空间”,然后把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竞技表现和竞技行为通过空间的形式表现出来,就形成了竞技能力空间结构3G理论模型,即:竞技能力空间、竞技行为空间和竞技表现空间。而某些运动员在比赛时的瞬间所表现的竞技水平(即竞技片段中取得的成绩)超越了他们原先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形成新的竞技能力差距,同时运动员的成长表现为一个竞技成绩提高的过程,本研究就是在此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提出了运动员的竞技发展空间理论,形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空间、竞技行为空间、竞技表现空间和竞技发展空间的为整体4G空间结构模型。本研究通过对运动员的访谈设计了《高水平运动员竞技发展空间量表》,运动员竞技发展空间调查量表由运动员身体情况、竞技环境、竞赛心理、自身唤醒水平和运动智能五个维度组成,通过对运动员的问卷调查,检验出运动员竞技发展空间结构模型。结果表明,对于不同项目、不同性别和不同级别的运动员的竞技发展空间的支撑因素是不一样的,不同的运动项目中,每个维度对运动员竞技成绩发展的贡献率是不同的,在对举重运动员的调查中发现,身体维度和运动智能维度对举重选手成绩的增加至关重要,其中又以体重和教练员技战术安排为主要因素。该量表为教练员、运动员以及以后的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和可靠的心理学工具,帮助他们了解运动员在参加高水平竞技比赛片段过程中的竞技成绩增长影响因素,采用合理的干预和调节措施促使运动员在大赛中通过竞技行为充分发挥自己的竞技能力,以期获得优异的竞技成绩。本研究的局限在于:第一,虽然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但研究结果的适用性受取样范围的限制,未能检验所有项目运动员运动的竞技发展空间结构模型,因为不同的项目中成绩提高支撑因素是不仅相同的。作者期待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第二,事后归因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没有条件能够在比赛中对运动员进行真实的测验,后续的研究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大量展开,获得真实的运动员成绩提高前后的变化,以考察本研究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