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环境意识的培养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li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开发、改造和利用越来越大,由于人类一味地索取,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不断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逐步被提到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的日程上来。保护环境,教育为先,这是正确处理环境与教育关系的准则。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就要唤起人们的环境意识。基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历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等多方面因素的考量,笔者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是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鉴于此,笔者在搜集整理前人研究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展开相关研究和调查,发现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环境意识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除绪论和结束语外,本研究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概念界定。主要介绍了环境、环境意识的定义,并将环境意识与环保意识进行区分。第二部分为初中历史教学中环境意识培养的意义。主要从历史学科自身、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我国环境教育事业发展三方面展开论述。第三部分为初中历史教科书中与环境意识培养相关的内容资源。从政治军事类、经济生活类、思想科技文化类等不同角度对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关环境意识培养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分类,以表格形式进行呈现,便于浏览。第四部分为初中历史教学中环境意识培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笔者所在实习学校的初中部为例,调查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环境意识的培养现状,通过问卷和访谈分析,发现初中历史教学中环境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第五部分为初中历史教学中环境意识培养应注意的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地域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批判性原则等五大原则,并结合一定案例进行说明。第六部分为初中历史教学中环境意识培养的策略。主要从教师与教材、课上与课下、考评与监督等几个角度进行阐述。历史学科涉及内容广泛,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与环境意识培养相关的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不仅是对历史学科教育作用的极大发挥,也有利于推进我国环境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当然,环境意识的培养并不能一蹴而就,为了培养我国民众的环境意识,仍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其他文献
胡如雷先生在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追求:他的著作带有鲜明的时代感,处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辉;他的学术研究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探索精神
自2008年国务院推行"大部制"改革之后,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的行政权力相对集中,极大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节奏。近年来,有关征地拆迁
目的:对比间歇推进法插管与螺旋型插管方式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肠内营养的时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插管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自1996年起,一直坚定的向前迈进。2014年国家取消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限的重大举措,标志着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全面推行利率市
目的本课题采取随机对照法,通过观察、对比百会五针为主针刺法与常规取穴针刺法在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中的临床疗效,探讨百会五针为主针刺法在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中的的疗效
<正>祖国的文字源远流长,妙趣横生。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如何改革识字教学?如何提高识字的速度和质量?如何使学生尽快满足读写的需要?如何让孩子在愉快中自主学习,让他们感觉
林语堂幽默小品文的幽默、性灵、闲适和娓语笔调及其小品文理论 ,都带有鲜明的个性文化特征 ;他在《语丝》、《论语》、美国、台港时期的小品文良多于莠 ;他的小品文古今中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的收集能力、数据储存能力以及对数据的分析能力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可以说,这仅仅是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步
从党的十八大到五中全会,社区教育由于它具有连续性,较好社会适应性,多样的教育教学手段,在社会各界得到了重视,为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幼儿教育到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