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普通野生稻育性恢复基因Rf3、Rf4的恢复效应及Rf3基因的定位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eos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响杂交水稻高产与稳产的重要因素是结实率的高低,而这一特性是由恢复系的恢复基因所决定的,因此水稻恢复系的选育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是亚洲栽培稻的祖先,蕴含有包括育性恢复基因在内的大量的优异基因。已有研究表明广西普通野生稻中,Rf3和Rf4座位的遗传多样性很高,这为拓宽杂交水稻新的恢复基因源提供了基础。本研究以2份广西普通野生稻材料DP32和DP70为供体亲本,以籼稻品种9311为受体亲本,采用连续多代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分别构
其他文献
以单作和裸地为对照,研究了玉米蔬菜不同间套模式下土壤生物活性、土壤理化性质和蔬菜产量;以及研究了不同蔬菜秸秆还田后土壤生物活性、土壤养分差异和秸秆浸提液对蔬菜种子的化感效应;以期明确不同间套模式和秸秆还田下土壤养分、土壤生物和土壤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解决菜地连作障碍和夏闲问题提供理论基础。1不同间套模式下土壤特性差异蔬菜连作处理降低了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尤其是西兰花连续二茬种植,土壤全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