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董事会特征与企业声誉——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767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和环境方面的问题开始出现:环境污染、能源短缺、职业疾病和死亡,以及产品责任的缺失等等,这对中国人民的福祉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2008年从一些中国的公司出口的奶粉,同时被国内外的媒体宣布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类似的丑闻不断发生,这严重损害了中国出口食品的名声,导致全球至少有25个国家停止向中国进口所有的奶制品。这样的社会声誉危机事件,使得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中国政府首要考虑的事;而且企业社会责任也成为确保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必要工具。  中国奶制品公司的“奶粉事件”不仅是一个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而且是一个由于缺乏公司治理而导致公司失败的案例。近几年,世界各地的公司丑闻不断爆发,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来证明其治理良好,并且有能力保护其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尤其是诸如对公司竞争和盈利都至关重要的企业声誉这类的无形资产。因此,在全球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声誉的管理已成为很多公司商业运营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中国来说,要想发展市场经济,并在资本市场上的众多投资者中建立自信,以及在全球化的市场上扩张,所有这些都需要公司不断完善治理机制。为使中国企业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2002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守则”。公司采取三大举措来应对来自利益相关者的外部压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公司治理和企业声誉。为了确保运营成功,企业需要得到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并且平衡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达到最大化。公司治理往往是董事会的问题,公司的董事会实行企业社会责任政策。由于企业声誉存在于其利益相关者的心中,因此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及董事会的绩效将能够影响企业的声誉。  已有的相关文献主要集中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而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声誉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但相关研究已经证实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企业声誉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关于企业声誉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较多,但关于公司治理尤其是董事会治理对企业声誉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企业声誉可以看作是改善董事会特征并提供较高质量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结果。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基于合法性和利益相关者等理论,研究在中国的制度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和董事会特征对企业声誉的影响。本文共包含五章内容: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内容安排,同时说明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文献综述。首先对企业社会责任、董事会特征和企业声誉的概念进行梳理和界定。然后对企业社会责任与声誉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对董事会特征与企业声誉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在梳理过程中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视角。  第三章:理论基础分析。该部分首先从合法性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外部压力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并把企业社会责任、董事会特征和企业声誉融入理论进行分析详细阐释了本文的理论基础。然后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企业声誉的作用机理以及董事会特征对企业声誉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实证研究部分的假设提出、指标选择以及模型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四章:实证研究。首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假设,说明本文的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构建了本文的回归模型并对相关变量进行了定义。然后对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企业声誉的影响、董事会特征对企业声誉的影响以及加入董事会特征这一调节变量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企业声誉的影响。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展望。在前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而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最后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对企业声誉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公司发布高质量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向其社会上强大的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和债权人)证明其合法性及其社会责任的履行,而这些强大的利益相关者往往控制着公司运营所必要的资源,通常会参与企业声誉的评估。因此,企业披露高质量的社会责任报告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声誉。  第二,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对企业声誉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若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则其在执行公司治理功能时公司董事会的有效性会降低,这会严重影响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绩效的评估,从而对企业声誉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良好的董事会特征有利于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对企业声誉的正向影响。企业声誉可以看作是改善董事会特征并提供较高质量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结果。有良好治理属性的公司的董事会,更能督促企业切实履行其社会责任,并向利益相关者发布高质量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证明其社会责任的履行,从而能提高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评价和印象,进而提升企业的声誉。  第四,公司规模与企业声誉正相关,表明规模较大的公司,其信息透明度比较高,更可能基于其利益相关者而使其战略决策和经营活动合法化,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预期,从而提高企业声誉。这为利益相关者在评估企业声誉时选取较大规模的公司提供了证据。  本文的创新点或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结合多种理论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企业声誉的影响,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与企业声誉正相关,企业披露高质量的社会责任报告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声誉。  第二,本文还研究了董事会特征对企业声誉的影响。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会降低其在执行公司治理功能时公司董事会的有效性,这会严重影响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绩效的评估,从而影响企业声誉。本文从实证角度为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对企业声誉的负面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  第三,本文还对董事会特征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企业声誉之间关系的调节和促进作用给予了实证检验。有良好治理属性的公司的董事会,更能督促企业切实履行其社会责任,并向利益相关者发布高质量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证明其社会责任的履行,从而能提高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评价和印象,进而提升企业的声誉。  第四,与以往的声誉评价方法不同,本文依托中国的制度环境,采用《南方周末》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排行榜上的评价得分作为企业声誉的衡量指标,这种衡量方法更加符合中国企业的特点,同时也丰富了声誉评价机制的研究。
其他文献
基于欧盟的知识差异化模型和智慧型创新政策,结合中国区域创新情境的探索性应用,力图对我国区域创新政策体系再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首先,翔实回顾了欧洲学者率先提出的知识差
本文通过研究近年来关于研发和加计扣除政策的文献,结合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企业存在利用加计扣除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并以此提出假设.本文以财政部2008年首次颁布研
以包容性创新理论和淘宝村发展实践为基础,从政策时间、政策主体、政策主题、政策工具等四个维度,对2005-2016年间国家农村电商产业政策进行内容分析.结果 发现:政府对中国淘
多元化员工可为组织带来诸多创新所需异质知识,同时也为组织带来极大管理挑战,因而多元包容性人力资源实践(IHRP)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本研究通过界定
授权型领导是领导对员工信任基础上所作出的管理决策和领导方式,并影响到员工创新行为.本文研究授权型领导如何通过影响知识型员工的两种信任,并进一步影响知识型员工创新行
目的 探究百令胶囊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1月治疗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