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主要围绕三个研究问题展开论述:第一,归纳马克思社会扣除理论中的福利思想;第二,分析该福利思想对影响中国社会福利发展的社会政策建构;第三,探讨马克思福利思想指导中国本土化社会工作服务的嵌入性问题。在理论层次,社会扣除理论中包含了马克思福利思想的物质观、公平观和发展观,较为系统的构成了马克思福利思想的底层建筑、价值原则和目标理想:物质观强调了社会扣除作为社会福利的物质基础,福利发展水平一定要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公平观论述了国家是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公平的主体,社会扣除是维护社会成员平等权利的重要手段;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对于未来社会福利的制度设想和社会主义社会福利以人为本的民生关怀。马克思福利思想的物质观、公平观和发展观体现了社会福利在承担社会风险、维护社会公平和促进社会成员全面自由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政策层次,本论文将马克思社会扣除理论中的福利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讨当前中国社会福利政策对于马克思福利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当前我国政府在福利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建立国家保险体系以及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都是对马克思福利思想的继承。同时,以马克思福利思想为指导,针对我国社会福利体系中存在的福利管理机制不健全、发展不均衡及经济转型期社会福利与社会生产力不相匹配等问题,我国社会福利体系还需要继续完善对社会福利资金的规范化管理、重视社会福利制度的公平原则和建立与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在操作层次,社会福利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的公共资源供给,还有有赖于专业的社会福利服务队伍——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要想充分发挥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的的作用,就必须面临本土化问题。社会工作本土化中马克思福利思想的嵌入性问题,就是要以马克思福利思想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的共通性为基础,通过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行政,以我国社会工作的行政化色彩为桥梁,提升政府的社会福利供给能力,以促进社会福利目标的实现。同时,更应该促进专业的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以增权或倡导理论为指导,通过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政策目标的实现。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福利体系中的具体行动,通过将社会政策落地为社会服务,使社会政策发挥更大的效用。社会福利作为一个理论问题,需要通过社会政策来实现其制度化建设,而专业的社会政策的执行就体现了社会工作的重要价值。因此,社会工作是社会政策的专业执行者,而社会政策的理论渊源,必须要回应社会福利。社会扣除理论作为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回过头来,探寻马克思的福利思想,以期为中国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