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生产、生活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总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从而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人体健康。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即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总量控制的办法,逐步削减排污总量,进一步控制污染物排放,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标,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由于经济发展过快、污染源个数的不断增长以及环境容量有限,环境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写入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标志着滨海新区被纳入全国总体发展战略布局。滨海新区迎来了重大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使地处滨海新区中心地段的塘沽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环境挑战和现实治理困境,“十五”期间,塘沽区主要污染物即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总体都呈波浪形上升的趋势,无论是大气环境还是水环境都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塘沽区2001年-2006年近六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数据进行计算、以及对所反映的环境状况和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总量控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塘沽区地域、气象等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研究塘沽区总量控制现状和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对塘沽区“十一五”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进行预测,得出以下初步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1)塘沽区是我国滨海新区的核心区域,人口快速发展,经济高速腾飞,现己形成了包括开发区、保税区、临港工业区、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多功能、多层次、高水平、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尤其是塘沽区被国家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后,随着滨海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煤炭能源的高消耗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总量排放的增加将成为塘沽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制约因素,为了尽早实现建成北方经济中心和现代化港口城市的目标,走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采取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总量控制对策,有效削减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的总量排放,为区域经济发展腾出总量指标。(2)影响塘沽区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冬季燃煤锅炉和电站生产锅炉排放的二氧化硫,且污染呈加重趋势。“十五”及“十一五”期间,煤烟型污染仍是塘沽区空气环境污染的基本特征。预测的塘沽区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将达到2.119万吨,比控制排放量多出0.49万吨,与国家给定的控制目标相差较大。(3)通过对重点燃煤锅炉污染源进行脱硫治理,可有效降低塘沽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因此,实施二氧化硫总量控制对策,加快燃煤锅炉脱硫治理是改善、提高和控制塘沽区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4)影响塘沽区水环境质量的根本原因是塘沽区位于海河下游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人口急剧增加。2001-2006年间塘沽区COD排放量总体呈波浪形上升的趋势。到2010年底,塘沽区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预计为2.594万吨,要比控制目标(1.103万吨)多出1.49万吨。要加大力度实施化学需氧量总量控制对策,加快落实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是不断改善塘沽区水环境质量的有力措施。(5)通过与辖区内重点排污单位签订《“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将责任目标分解到具体单位。30家单位通过SO2削减项目,将减少排放0.61万t,可达到2010年控制目标的要求。34家单位在执行COD削减项目后,可减少COD排放1.42万t,基本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总之,随着塘沽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持续加强对重点燃煤锅炉的监督管理,塘沽区“十一五”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总量削减任务将如期完成,届时必将实现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