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特征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y02191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绵阳-长宁拉张槽北段(川西地区)下寒武统埋藏深,目前研究程度和勘探程度较低,本文选取川西地区典型露头剖面对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筇竹寺组烃源岩的基本地质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地球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钻井资料与拉张槽中段(川中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进行岩相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取得了如下认识:  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存在控制川西地区下寒武统沉积相的展布。岩相特征符合拉张槽构造背景下的沉积响应。麦地坪组沉积早期,从拉张槽外向拉张槽内,水体逐渐变深。麦地坪组沉积早期,沉积相呈现古陆(槽外东侧)和碳酸盐岩台地(槽外西侧)-陆棚-陆棚边缘斜坡-深水盆地的展布,晚期呈现古陆(槽外)-台地-浅水陆棚-深水陆棚的展布。筇竹寺组沉积早期,海平面上升,沉积相呈浅水陆棚-深水陆棚的展布,晚期整体变为浅水陆棚。  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存在控制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的分布,早寒武世沉积期,拉张作用从初始阶段达到高潮阶段,海侵达到顶峰,水体总体较为安静,沉积了一套大于300m深海盆地相的黑色碳质、硅质页岩。下寒武统泥质烃源岩分布整体上以拉张槽为核心,沿拉张槽方向沉积厚度大。川西地区位于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北段中央地带,绵阳-广元一线烃源岩沉积厚度最大,烃源岩(TOC>0.5%)沉积厚度普遍大于350m。  川西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好,基本为Ⅰ型干酪根,有机质丰度高,TOC分布在0.16%~42.68%之间,平均为4.51%,有机质成熟度高,基本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为一套优质的烃源岩。  川西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生境型好、初级生产力高,生物大量繁盛有利于有机质的生成。此外,氧化还原条件基本属于贫氧-缺氧的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从地球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该套烃源岩同样也属于优质烃源岩。  通过对拉张槽北段的清平剖面、东溪河剖面与中段的资阳4井、高石17井麦地坪组及筇竹寺组烃源岩岩相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发现绵阳-长宁拉张槽从中段往北段,下寒武统麦地坪组和筇竹寺组烃源岩的厚度和有机碳(TOC)含量分别均呈增加趋势,川西地区为下寒武统最主要的生烃中心。拉张槽北段(川西地区)具有中段(川中地区)的构造-沉积特征和原始油气地质条件,其海相地层的油气勘探具有较好前景。  根据南-北、东-西向麦地坪组-筇竹寺组沉积序列对比,早寒武世拉张槽形成演化可以划分为六个时期、四个阶段:(A)灯影组沉积末期:拉张孕育阶段,四川盆地因为桐湾运动二幕隆升作用的影响,除了盆地西缘和北缘的部分地区为连续沉积外,以乐至-隆昌为隆升中心,中心部位的灯三段以及灯四段被剥蚀殆尽。与中心部位相比,东西侧剥蚀较小,威远和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四段未剥蚀完全;(B)麦地坪组沉积早期:拉张初始阶段,在拉张槽边界形成陡坎或斜坡,仅在拉张槽内有沉积,在拉张槽内主要沉积棱角状白云质岩屑砂岩和角砾岩;(C)麦地坪组沉积中期:拉张初始阶段,拉张槽拉张强度增大,相对海平面升高,此时在拉张槽内和拉张槽外的西侧均有麦地坪组沉积,在西侧主要沉积砂屑磷块岩,在拉张槽内主要沉积硅质页岩和碳质页岩夹少量磷质和白云质岩屑砂岩;(D)麦地坪组沉积晚期:拉张初始阶段,拉张槽的活动相对较弱或不活动,海平面相对较低,拉张槽东西两侧暴露。在拉张槽内主要为填平补齐的过程,主要沉积碳质泥岩夹富含磷质和白云质岩屑砂岩或角砾岩;(E)筇竹寺组沉积早期:拉张高潮阶段,再次快速拉张,拉张槽活动较强,水体迅速加深,主要沉积为黑色页岩、硅质页岩夹少量粉砂岩;(F)筇竹寺组沉积晚期:拉张衰弱阶段,拉张活动开始变衰弱,同时也受到全球海平面下降的影响,水体迅速变浅。此时主要沉积一套中-粗粉砂岩及白云质、钙质粉砂岩。
其他文献
针对变流量制冷(Variable Refrigerant Flow,VRF)系统变吸气状态下带液量的精确控制以及控制元件所引起的滞后或超调现象,以变频滚动转子式制冷系统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恒定
目的 探讨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疼痛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6月收治的2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100)以及对照组(n=10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