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外交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对外文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后,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外交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提升,文化外交成为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从文化外交的内涵及其相关理论分析开始,论述了影响中国文化外交的思想理论以及冷战后中国文化外交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重点探索了冷战后中国文化外交作为国家对外战略的运用,及其对中国文化外交活动的影响。全文分四大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本部分对文化外交的内涵、特征及作用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对文化外交概念进行界定;其次,分析文化外交的特征,从思想性、隐蔽性、长期性和相对独立性来分析。再次,分析了文化外交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文化外交有利于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文化外交对树立国家的国际威望具有重要作用;文化外交有利于国家经济利益的实现;文化外交有利于国家间相互了解,维护世界和平。本文通过对第一部分的分析为文章后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打下了基础。第二部分:深刻分析了影响中国文化外交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首先,分析中国文化外交的思想渊源,从三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和合”文化的内涵是中国文化外交的基本价值取向;二是重和谐的儒家文化成为中国文化外交的目标导向;三是“协和万邦”、“文化天下”的理念规范了中国文化外交的传统。通过对中国文化外交基本价值取向、目标导向和文化外交传统的分析,我们认识到中国文化外交的思想来源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和谐”,形成了“协和万邦”的和平外交文化传统,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外交。其次,明确了我们党的文化建设理论对中国文化外交具有指导作用。再次,论述了软实力理论是影响中国文化外交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三部分:深入分析冷战后中国文化外交的机遇与挑战,首先,分析冷战后中国文化外交的机遇,分别从国际机遇和国内机遇来分析,其中中国文化外交的国际机遇有两个,一是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为中国文化外交提供了一个比较稳定宽松的国际政治环境;二是文化全球化为中国文化外交提供了机遇,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为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了解、认识创造了条件。中国文化外交的国内机遇有三个,一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国文化外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二是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外交;三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吸引力,是中国文化外交丰富的资源。其次,分析冷战后中国文化外交面临的挑战和现实问题,其中国际挑战有两个,一是文化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外交提出的挑战;二是国际上文化霸权主义威胁国家文化安全,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技术优势,对处于文化弱势的国家推行文化霸权,严重威胁到中国的文化安全,对中国文化外交产生不利影响。国内现实问题是文化产业相对落后,文化创新能力不强,从内部构成了对中国文化外交的挑战。第四部分:论述冷战后中国文化外交的实践探索,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巩固传统文化的根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主要是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弘扬,汲取世界各民族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进行文化创新,为文化外交夯实基础。第二,实行开放型文化外交,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维护国家文化主权。论述了冷战后在中国政府主导下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塑造了国家形象,维护了国家文化主权。第三,主张世界文化多样性,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国际社会的和平。其主要内容有中国党和政府领导人在国际上多次公开阐明立场,尊重和维护文明多样性,倡导不同文明间平等对话和共处,维护了中国文化安全和世界和平。结束语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和展望,对面向新世纪的中国文化外交提出了笔者的看法。文化外交既是促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和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各国实现本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冷战后中国文化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从发展程度上看,中国的文化外交仍处在一个初级阶段,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展望未来,为了适应变化的国际社会和时代要求,中国的文化外交战略还需要在新的实践中进行探索,新世纪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事业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