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申府(1893-1986),中共党史上一位非同寻常的先驱人物,其政治道路可谓曲折多变:他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创建了巴黎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先后介绍张国焘、刘清扬、周恩来、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最早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的中国共产党人;1925年因争议退出中国共产党后,积极投身于民主革命,并参与创建民主党派之一的中国民主同盟,1948年因一篇文章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民盟领导人的批判,“从此在学术界销声匿迹达30多年。1979年以后,年近90,始出来参加一些活动。”“由于种种原因,以往很长时间内对张申府的研究相当沉寂,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可喜的是,近年来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对张申府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开始取得一批成果。”张中府作为中国现代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的先驱人物,却被长期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对他的研究也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这是十分遗憾的事。本文主要研究张中府在五四时期和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活动。全文分四章,除前言和结论外,正文部分按时间顺序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五四时期的张申府。此部分从张申府的童年岁月出发,重点讲述在北京新式学堂的三年学习给他的人生带来的巨大变化——由传统儒家思想转变到倾向革命,通过同学结识李大钊,最终走上建党之路。第二部分讲述了建党时期的张中府。这一部分为全文的重点,主要讲述张中府从1920年参与筹建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至1923年从欧洲回国这期间的政治活动,高度评价了张申府对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贡献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的贡献。第三部分进一步分析了张中府回国后的一系列活动,时间下限放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此部分主要讲述张中府在黄埔军校的经历以及在中共四大上退党。全面分析了其离开黄埔军校和退党的原因,突出了他个人的性格因素与思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