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注释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比较单一,老师和学生只是把它看作疏通文意、积累字词的工具。但其实注释中有相当一部分能发挥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强化高中文言文注释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其承载的传统文化力量,以期在优秀古典文学作品被收录进课本进行初次传播的同时也能利用注释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二次传播。经笔者研究发现,对文言文注释的文献研究呈现两极分化状态,一部分集中于指正教材中个别注释内容存在的问题,一部分是从教材注释的定义、作用、原则、存在问题、解决策略上作系统性地研究,但这些期刊论文关注的问题大多雷同,对于注释作用的论述并没有突破其传统单一功能,而对文言文注释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几乎没有。笔者围绕“强化高中文言文注释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观点按照发现问题、界定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逐一展开论述。在第一章的绪论中笔者通过文献综述发现高中文言文教学一直忽视注释中的传统文化的问题,进而提出研究目的、方法和价值。通过在第二章中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中的注释与原文所在的典籍注释进行比较,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这三方面指出文言文注释的作用及文言文注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在第三章中从易被教材、教学所忽视的古代礼俗与典故、历史人名与地名、作品影响与评价三个部分深入挖掘文言文注释内容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及教学价值。第四章从教材编写、教师使用、学生学习三方面提出文言文注释的编写原则、教学策略和学习建议。最后在初步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构建文言文传统文化注释系统的设想,以期在整个中学语文教材中编织一张供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领域广泛、内涵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网络,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在文言文注释中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