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伴随着陕西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建设用地需求持续上升,人地矛盾日益加剧,传统的依靠建设用地盲目、粗放、非理性扩张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转变建设用地利用方式,走集约利用、内涵挖潜的道路成为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城市建设用地现状进行分析,构建了陕西省城市建设用地利用趋势分析指标体系和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对陕西省城市建设用地利用趋势和节约集约程度进行了评价,旨在引导陕西省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缓解建设用地紧缺的局面,促进新型城镇化的良性发展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构建了陕西省城市建设用地利用趋势分析指标体系和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陕西省城市建设用地利用趋势分析指标体系包括用地弹性指数、贡献比较指数和环境绩效指数三个指数指标和七个分指数指标。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利用强度指数、增长耗地指数、用地弹性指数和环境绩效指数四个指数指标和七个分指数指标。2、陕西省城市建设用地利用趋势均为低效扩张型或集约扩张型。综合来看,陕北地区城区土地利用趋势要优于关中地区和陕南地区,从人口和经济发展方面看,关中地区城区土地利用趋势要优于陕南地区,从环境改善方面看,陕南地区城区土地利用趋势要优于关中地区。3、陕西省各地级市主城区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指数最高值为咸阳的0.62650,最低的为渭南的0.20593。从高到低排序为:咸阳市>榆林市>延安市>宝鸡市>西安市>安康市>商洛市>铜川市>汉中市>渭南市。(1)从现状性指标分析,表明关中地区的城市节约集约利用基础要优于陕南和陕北地区。(2)从趋势性指标分析,陕北地区的节约集约程度要优于关中地区和陕南地区。4、通过聚类分析,将陕西省各地级市主城区节约集约程度分为四种类型,并针对各种类型建设用地利用特点,提出相应建议如下:(1)针对I型城市应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健全建设用地利用标准,创建节约集约利用示范市,带动全省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水平的提高。(2)针对II型城市建设用地应建立土地储备制度,盘活城市存量土地,治理土地闲置问题,提高老城区土地利用潜力。(3)针对III型应制定合理供地计划,加强用地审批和管理,实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4)针对IV型城市应注重加大招商引资,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同时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