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淋巴结转移是制约食管鳞癌疗效提高的主要因素。探索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机制有着深远而重大的临床应用前景。E—cadherin在肿瘤细胞中的失表达,导致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去分化,从而在肿瘤转移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E—cadherin作为肿瘤转移的一个重要抑制因子,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相关机制的研究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目前,多数分子标记物的免疫组化研究都以阐述原发灶的表达以及功能为主。然而转移淋巴结的表达情况较少涉及。所以探索食管鳞癌转移淋巴结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及其预后意义,比较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的表达差异及其预后意义,能为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机制带来不同的研究角度。
[研究目的]:
1.探讨E—cadherin在原发灶、转移淋巴结是否存在表达差异及其意义;
2.探讨E—cadherin在原发灶、转移淋巴结的表达以及两者间的表达变化与T3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探讨E—cadherin在原发灶、转移淋巴结的表达以及两者间的表达变化与T3食管鳞癌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1997年1月至2004年1月初治根治性手术后Ⅲ期食管鳞癌患者134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同时收集入选病例治疗前的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病理蜡块。所有蜡块进行常规病理切片,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等必要的病理学特征。1:1配对检测134例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对E—cadherin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E—cadherin在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的表达、表达变化与T3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结果]:
全组病例中,原发灶E—cadherin阳性表达率35.6%,高表达率34.3%;转移淋巴结阳性表达率75.8%,高表达率74.6%。在T3食管鳞癌中,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的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00,K=0.043)。
原发灶、转移淋巴结E—cadherin的表达以及两者之间表达差异与T3食管鳞癌的肿瘤部位、肿瘤长度、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区域、淋巴结转移度无关。
全组病例5年生存率为20.1%。其中,原发灶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期17月,5年生存率为14.0%;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期32月,5年生存率为29.4%(χ2=4.768,P=0.029)。因此,原发灶E—cadherin低表达提示预后不良。而转移淋巴结的表达水平以及两者间表达水平差异对预后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1、原发灶E—cadherin表达以低水平表达为主;淋巴结E—cadherin表达以高水平表达为主,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E—cadherin的表达存在差异。
2、原发灶、转移淋巴结E—cadherin表达以及两者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与原发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3、T3食管鳞癌的原发灶E—cadherin表达水平降低,提示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