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调查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nimin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对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并且在2017年,教育部颁布最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以英语实际使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的教学要求。同时鼓励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社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且强调大学生通过学习和使用英语,了解世界优秀的文化和文明,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国家的语言实力,有效传播中华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此外,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政策下,自2013年以来,四六级翻译题也开始着重考查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以及用英语翻译有关中国文化内容的能力。可见,增强大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和培养他们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刻不容缓。基于此现状展开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的研究,调查了兰州理工大学教师在英语课堂中输入中国文化情况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的现状。基于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和斯温纳的输出假说理论分析大学英语课堂中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收集数据,运用SPSS23.0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如下:(1)研究结果表明:兰州理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中国文化失语”问题:大学英语课堂中缺少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输入训练,学生不能够恰当地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2)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存在的主要原因有:教师自身缺乏对“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和中国文化知识的了解;大学英语课堂中很少用英语介绍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学生将全部精力放在应试上,很少花时间了解中国文化并学习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等。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的评价,了解影响住院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4月3 680例住院病人进
“实现文化高品位,让传统文化得到充分保护和弘扬,城市精神得到高度认同,文化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文化提升市民素质、引领时代风尚、助推跨越赶超的作用充分发挥,深厚的文化底蕴
报纸
商业银行公司业务转型迫在眉睫,其措施是要大力发展交易银行业务。本文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认真分析中国银行业面临的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对商业银行打造交易银行的优势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对73例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当天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后给予健康教育,出院时用同一问卷再次进行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后
作为一组理论集成,新发展理念揭示了社会主义在新时代发展的规律体系,对认识与运用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进行了科学归纳,旨在借助力量聚合以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
"十二五"期间,中央明确要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大对中小企业政策倾斜力度,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且随着商业银行竞争同质化、金融
分别用澄清剂法、离心法、过滤法,以透光率、果胶残余量、沉淀量为指标,对贝达葡萄汁澄清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葡萄汁澄清的效果因其澄清工艺不同而存在差异.应用的几种澄清
目的:观察持续性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及对产程和胎儿、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无产科及内科重大并发症初产妇410例,其中自愿要求持续性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210例作为干预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因侧重点的不同而出现了不同的教学模式。本研究结合外语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及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
目的:通过血流限制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的干预作用,观察其是否能促进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旨在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在我院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