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PEEK全距骨假体生物力学及表面改性研究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h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距骨作为连接下肢和足部的枢纽,与胫骨远端、腓骨下端共同组成踝关节。同时距骨是下肢与足的力学转折点,在承担人体正常行走及运动载荷时应力较为集中,易使距骨受到创伤后造成塌陷性坏死。针对距骨塌陷性坏死,目前临床上常用关节融合术,但该术式会极大限制踝关节活动能力。为保留踝关节活动性,发展个性化定制假体用于置换坏死距骨已成为医工交互领域热点。距骨假体置换材料多为金属,其重量大、弹性模量高、磨损骨质等缺陷使其较易产生二次损伤,且距骨的形态不规则、表面特征结构复杂致使对其制备工艺要求极高。本研究采用非金属塑性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作为距骨置换假体的新材料,且为提高个性化定制距骨的结构精度、适配度以及距跟关节融合效果,本文从生物力学仿真、假体制备和表面改性三个方面,对PEEK个性化定制距骨展开研究。1.构建个性化高精度逆向三维模型,验证理论植入可行性。利用患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数据,采用循环叠加法捕捉边缘像素点,重构并后处理全距骨模型,输出高精度个性化定制距骨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比较PEEK和钴铬钼距骨假体对周围骨骼和软组织应力分布影响,实现模型与仿真数据交互,完成个性化距骨模型逆向设计与仿真全过程,验证PEEK距骨假体的植入可行性。2.提出制备精确PEEK距骨假体实体的全流程工艺方案。基于距骨表面异型分布的结构特点,采用减材制造和注塑工艺联合制备PEEK距骨实体。为确保距骨顺利从型腔中脱出,投影各曲面外周曲线最大轮廓线确定分型面,通过减材制造工艺,制备多分模距骨模具。为保证型腔曲面完整度和精准度,通过注塑工艺制备假体实体,并控制注塑关键参数,如控制注塑压力、注塑时间等,确保注塑后距骨的外观尺寸、致密性和强度等满足要求。3.基于飞秒激光在PEEK表面制备周期性微结构,提高成骨分化性能。通过飞秒激光在样品表面制备微米/纳米复合结构,并观察其处理后的表面形貌和改性特征,进行多项体外细胞实验并对PEEK的成骨分化特性进行生物学评价,得到最优促成骨表面微结构,提高距跟融合效果。
其他文献
报纸
移动机器人的定位与导航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关键技术,本文采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方式来提高移动机器人定位导航精度,所以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首先,对本文研究基于的ROS操作系统进行了阐述,对移动机器人定位与导航的主要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移动机器人定位与导航系统方案。其次,在机器人定位问题研究中,针对传统的基于里程计数据的定位算法存在较大的定位累计误
学位
随着草莓种植行业的不断发展,释放草莓采摘工作的劳动力、提升草莓生产效率迫在眉睫。实现草莓采摘工作的无人化和自动化一直是智能机械研究的热门之一。由于草莓果实柔软,抓手、磁吸类采摘机器人不再适用,切割类机器人更加适合草莓的采摘。为了避免采摘工作中误触破坏果实,切割类机器人需要精确识别果实和果梗具体轮廓。进一步,草莓果实不易保存,草莓采摘工作只针对成熟果实。因此,研究出一种可以识别和分割草莓果实与果梗、
学位
随着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5G、机器人等技术快速发展,机器人技术受到了研究学者和工业界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热点。虽然现有SLAM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仍然存在不足。目前,室内移动机器人大多数基于激光SLAM,利用栅格地图来记录环境特征,为后续的定位和路径规划做准备。因单线激
学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移动机器人的使用领域愈来愈广泛。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技术作为一项协助智能机器人实现自主定位、导航的重要方法,受到了许多研究人员的重视。视觉里程计作为视觉SLAM的前端,对于机器人的定位和建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数的视觉里程计算法在静态环境中使用效果较好,但是如果场景中存在
学位
[目的]协同推进粮食安全与碳中和目标是当下中国的核心议题,但粮食生产对生态碳汇的影响尚不明确,文章尝试梳理粮食生产影响生态碳汇的作用机理,并实证甄别粮食生产影响生态碳汇的净效应。[方法]构建粮食生产影响生态碳汇的分析框架,利用2000—2017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基准分析表明,粮食生产对生态碳汇总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复种指数的适度提升有助于
期刊
飞机、高速列车、汽车、地铁、轻轨等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共同面临着轻量化设计需求,越来越多的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等轻金属零部件被采用,这些轻金属零件的主要加工手段为挤压塑性成形,然而,我国挤压生产工艺普遍存在能耗高的问题,导致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过高,产品能耗成本异常突出。以铝挤压零件为例,成品率不足60%,平均工艺能耗为1571~5405 kg标煤/吨,是欧洲的1.43倍,提高挤压成形工艺系统
学位
锂电池的剩余使用寿命(Remaining Useful Life,RUL)预测研究是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保证电动汽车安全行驶和最大化使用能量,准确、及时地预测锂电池的RUL尤为重要。由于锂电池内部结构的复杂性,机理模型难以囊括锂电池的退化趋势,数据驱动应运而生。本文针对数据驱动中健康因子(Health Indicator,HI)构建和预测算法选择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学位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移动机器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使得机器人需要面对未知且复杂的工作场景,因此机器人需要具备稳定的导航能力。但目前SLAM和路径规划技术在未知环境中的导航方法存在构建和更新地图耗时、路径规划困难等问题,而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移动机器人导航方法可以直接从传感器信息映射出动作指令,且无需完备的先验知识。因此,本文针对移动机器人在室内未知环境下的导航问题,采用了深度强化学习的深度确定性
学位
随着现代加工产品对各零件的精度以及成本等要求逐渐提高,数控加工已成为越来越广泛的机械加工方法。然而,高速加工零件过程中会出现颤振的现象,不仅会导致机床的加工效率降低,还会对机床的本身以及铣刀产生巨大的损害。目前,判别机床是否发生颤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绘制稳定性叶瓣图,本文主要以机床铣刀几何参数对切削稳定性叶瓣图与无颤振工艺参数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算法下的数控机床多因素下铣削稳定性预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