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对浅黄恩蚜小蜂与海氏桨角蚜小蜂发育及复寄生的影响

来源 :青岛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un395924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害虫。其中B隐种烟粉虱寄主广泛、极耐高温并具有极强的抗药性,危害最为严重。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Girault& Dodd)和海氏桨角蚜小蜂 Eretmocerus hayati Zolnerowich& Rose(Hymenoptera:Aphelinidae)是烟粉虱的优势寄生蜂。本文探究了两种寄生蜂的热适应性及种间竞争的热响应机制,以期指导适于高温环境的烟粉虱优势寄生蜂的规模化饲养和释放策略的制定,为用其有效防治烟粉虱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为明确两种寄生蜂的热适应性,比较了适温(26℃)和高温(30、34、38℃)发育条件下,两种寄生蜂初羽化雌成蜂的个体大小(后足胫节长度)和抱卵量(初羽化)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寄生蜂在38℃下发育所得的雌成蜂个体大小显著小于其他三个发育温度;38℃发育温度下浅黄恩蚜小蜂卵巢停止发育,海氏桨角蚜小蜂在30℃和34℃下初羽化雌蜂体内的抱卵量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处理。  (2)为明确在温室和田间释放两种寄生蜂的温度要求,分别测试了两种寄生蜂的发育终止温度。结果显示浅黄恩蚜小蜂在36℃-38℃间的某个温度停止发育,而海氏桨角蚜小蜂在38℃-40℃间的某个温度停止发育。  (3)两种寄生蜂的竞争互作决定实际应用中的释放比率、先后顺序和时间间隔,本文关注于复寄生这一竞争互作机制,重点考察了高温对浅黄恩蚜小蜂复寄生海氏桨角蚜小蜂的易感时间窗口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海氏桨角蚜小蜂一龄幼虫孵化并钻入寄主体内之后的整个幼期都能被浅黄恩蚜小蜂复寄生;26℃发育温度下海氏桨角蚜小蜂被浅黄恩蚜小蜂复寄生的“易感时间窗口”为13天,30℃和34℃发育温度下相对于26℃下分别缩短了3天和5天,高温缩短了海氏桨角蚜小蜂被浅黄恩蚜小蜂复寄生的易感时间窗口。  (4)探究浅黄恩蚜小蜂自复寄生的易感时间窗口,有助于为浅黄恩蚜小蜂的大规模饲养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浅黄恩蚜小蜂自复寄生的易感时间窗口集中在预蛹阶段,26℃发育温度下浅黄恩蚜小蜂的预蛹持续时间(10.15±0.93h)显著长于30℃(7.26±0.96h)与34℃(7.16±0.68h)发育条件下的预蛹持续时间,故高温同样缩短了浅黄恩蚜小蜂自复寄生的易感时间窗口。  综上,海氏桨角蚜小蜂比浅黄恩蚜小蜂更耐高温,在烟粉虱的整个温度耐受范围内都可用于控制其种群的增长,而浅黄恩蚜小蜂不适用于34℃以上的环境。浅黄恩蚜小蜂对海氏桨角蚜小蜂复寄生的易感时间窗口远远宽于浅黄恩蚜小蜂自复寄生的易感时间窗口,处于寄主体内的整个幼期均可被复寄生,高温缩短了海氏桨角蚜小蜂和浅黄恩蚜小蜂分别被浅黄恩蚜小蜂复寄生的易感时间窗口。
其他文献
目的:就苄星青霉素、头孢三嗪以及阿奇霉素对于早期梅毒的具体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90例不同期的早期梅毒患者采用苄星青霉素、头孢三嗪以及阿奇霉素的治疗方法进行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给予对
目的:探讨乳牙根尖牙周病治疗中,注射型根管充填剂充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乳牙根尖牙周病患儿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成品根充剂,观察组采取注射型根管充填剂治
目的:剖析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联合用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6年11月我科接诊的68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并将之按用药方式分成试验与对照
目的:观察宫颈上皮内瘤变使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接收的180名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外来入侵昆虫对世界各国的农林业、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日趋严重。近10年来,关于外来入侵昆虫风险分析的相关研究备受重视,发
本文以高氏一号培养基为分离用培养基,对从 5 个省份采集的土样进行放线菌的分离,经过菌株纯化,共分离得到放线菌 329 株,其中分离到 1 株具高除草活性菌株Z40 和 1 株具抑菌活性
以超高效除草剂NK92825、NK94827为活性先导,在此基础上设计合成了9类63个结构新颖的含单取代嘧啶磺酰脲类化合物,7个标样或已知化合物,14个新中间体.新化合物结构经核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