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OPSIS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anliang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和城市建设的发展需求,城市用地规模将会迅速扩张,城市用地评价问题日益提到日程上。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集约利用水平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然而,目前我国城市发展中土地利用结构和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低下、城市建设无度扩张严重,大量耕地被占用,土地利用浪费严重。这对于人多地少、耕地资源日益匾乏的我国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因此,集约利用土地是我国土地利用的必然趋势,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本文在吸取、借鉴了国内外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相关理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界定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并以重庆市南岸区为研究对象,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和结构、土地利用效益及土地可持续性等几方面选取了16个因子,建立了适合该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首先,运用TOPSIS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2000-2008年南岸区的土地集约水平动态变化,并且预测南岸区未来的发展趋势;其次,应用TOPSIS模型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共同对2008年南岸区各镇、街道的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评价,并应用多元系统聚类方法对南岸区土地现状集约水平进行区域分类,分析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区域分布特点。通过一系列分析可以看出:南岸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南岸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得分2000年仅为28.87,到2008年达到历年最高的80.76,年均增长5.77,集约利用程度呈现明显加速上升趋势。从增长速度来看,2000-2005年增长速度相对较慢,而在2006-2008年增长速度较快。并且南岸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特征,集约水平有很明显的差距。南岸的土地集约水平在布局上呈环状分布,从社会经济相对发达,人口集中的商贸中心向外围欠发达地区集约利用水平呈下降趋势。   文中在分析了南岸的土地集约水平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土地利用现状,提出了重庆市南岸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科学引导城镇扩张并加强耕地保护;积极推进土地利用和管理制度创新;优化区域和城镇内部用地结构布局;多手段集约利用城镇土地资源;统筹协调区域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综合整治促进城市土地生态良性化。
其他文献
旅游地空间结构研究是旅游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旅游地的发展不再是局限于较为封闭的环境,对于旅游地空间结构的研究也不能只局限于官方数据和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正在被各地大力开发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但近些年来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很多地方和政府没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盲目
基于TIMESAT3.2平台对获得的柴达木盆地2000—2015年的MODIS NDVI数据资料进行拟合,用动态阈值法提取盆地植被的返青期、枯黄期以及生长季长度3个主要物候参数,分别分析了柴
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一直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多数研究集中于从改善区域经济差异研究方法与寻求导致经济差异的原因入手,但是空间尺度的
本文作者认为宜居城市就是适宜居民生活和工作的城市。如何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建设一个适合居民居住的城市,是大众和专家学者关心的一个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