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展开深度交流与合作,广西处于面向东盟十国的前沿地带,使其成为中国与东盟教育交流与合作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更是中国-东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广西与东盟之间的国际贸易合作使其对国际经贸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的急速增加,这必然会带来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广西地方本科高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的国际经贸人才以满足区域性人才需求和推进广西与东盟合作发展的重任。
中国-东盟背景下的广西地方本科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提供能够满足广西与东盟区域发展需求的国际经贸高素质人才,在广西区位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其人才优势,从而成为广西与东盟的区域经济与合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结合东盟背景下广西高校现行的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通过选取几所驻邕高校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典型模式进行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加以调查研究,通过对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先进经验,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和评价几个维度提出东盟背景下广西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对策。
通过研究发现,广西高校现行的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在运行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亟待更新,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学内容和手段滞后单一、师资队伍水平不高,培养质量及评价体系不完备等诸多方面,原因在于教育资源不足和教育主客体动力缺乏等。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从培养目标来看,更新人才培养理念,逐步向“一化三型”转变;强化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专业认同感。从培养过程来看,合理平衡课程结构,突出区域国际化特色;满足学生主体需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教学内容更新,创新教学方式与技术手段;打造“双高、双师、双语”的多元复合型教师队伍。从培养制度与评价来看,以质量为导向,完备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重视可持续发展,建立“学生-教师-社会”三维评价机制。
中国-东盟背景下的广西地方本科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提供能够满足广西与东盟区域发展需求的国际经贸高素质人才,在广西区位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其人才优势,从而成为广西与东盟的区域经济与合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结合东盟背景下广西高校现行的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通过选取几所驻邕高校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典型模式进行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加以调查研究,通过对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先进经验,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和评价几个维度提出东盟背景下广西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对策。
通过研究发现,广西高校现行的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在运行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亟待更新,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学内容和手段滞后单一、师资队伍水平不高,培养质量及评价体系不完备等诸多方面,原因在于教育资源不足和教育主客体动力缺乏等。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从培养目标来看,更新人才培养理念,逐步向“一化三型”转变;强化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专业认同感。从培养过程来看,合理平衡课程结构,突出区域国际化特色;满足学生主体需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教学内容更新,创新教学方式与技术手段;打造“双高、双师、双语”的多元复合型教师队伍。从培养制度与评价来看,以质量为导向,完备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重视可持续发展,建立“学生-教师-社会”三维评价机制。